2017年12月1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14期(总第3131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凉山彝区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凉山州人民政府总督学马布都
《教育导报》2017年第114期(总第3131期) 导报二版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一个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地区,是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多年来,凉山州坚持“治穷、治愚、治病、治毒”相结合,实施“百乡千村”新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逐步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多规格的民族教育体系,为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受历史、自然、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凉山州教育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教育教学水平还很低下、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择校热”、“大班额”问题突出。

一、凉山彝区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笔者看来,目前,凉山彝区教育发展存在九大方面的问题。

1 .控辍保学任务艰巨。凉山州彝族聚居县不同程度存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问题,控辍保学任务艰巨。2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彝族聚居县与安宁河流域县市呈明显的“二元”格局,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条件较好的西昌附近,彝族聚居县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办学条件都比较差,县域内、城乡间教育发展也存在严重不均衡的问题。3 .补齐学前教育短板难度大、问题多。4 .职业教育发展结构性问题突出。5 .整体教学质量亟待提升。6 .中小学办学条件有待提高。凉山彝区教育因历史欠账太多,目前和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7 .民族寄宿制学校发展不能满足需要。8 .中小学教师队伍量少、质弱、不稳定。9 .双语教育推进遇瓶颈,发展滞后。

此外,在凉山彝区教育扶贫中,由于扶贫政策不够精准、工作措施不够精准、工作机制不够精准等原因,也导致了部分问题的产生。

二、凉山彝区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教育扶贫机制。

找准扶贫与教育的结合点;构建精准帮扶体系;制定精准的教育扶贫资金筹集办法;实行定人定向精准帮扶;要明确工作职责,加强部门配合;要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纳入“百乡千村工程”,由各级教育、扶贫、财政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二)加强学前教育的管理与投入。

构建“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机制。按照凉山州的规划,到2018年将建成2072所村级学前教育办学点,每个点配备2名高中以上学历、懂彝汉双语的辅导员。为实现这一目标,凉山彝区学前教育要构建“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机制,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彝汉双语师资队伍。要进行提高学历层次的培养,提升彝汉双语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要联合高校进行订单式培训,培养彝汉双语幼儿师资;要选送优秀教师到发达地区顶岗锻炼,培养“全能全科”彝汉双语幼儿教师,培育彝汉双语幼儿教育名师;要依靠当地高校和凉山籍大学生在寒暑假到凉山彝区幼儿教学点开展支教活动;要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幼儿教师,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促进凉山彝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要进一步加大乡镇一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把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县市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编写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乡土教材。在改编选用国家统一编写的幼儿教材的同时,组织彝汉双语专家编写具有民族特色的乡土教材,让教材更加适合彝区幼儿教育的需要,让彝族幼儿感到教材贴近生活,感到学习是一件有趣、快乐的事。

(三)加大义务教育的发展力度。

应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优化布局规划,消除大班额现象。要主动适应城镇化发展及全面二孩政策等新常态,优化学校布局,逐步实现区域内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应全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好并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配备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逐步缩小校际差距,逐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要注重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尊师重教的思想意识,彻底摒弃落后的思想意识。要进村入户深入开展宣传,制定村规民约,要改变农民不送子女读书的现象,改变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控制辍学。

应加快培养民族地区各类学校需要的师资力量。充分利用免费师范生计划和特岗计划,及时公开招聘补充合格教师,逐步解决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问题。应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保证一定数量的掌握有先进教育技术的教师力量的支撑。

应保证教育经费稳定投入。政府应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按照教育经费“两个提高”“三个增长”的要求,依法保证教育投入稳定增长。

应加强双语教育的发展、管理、督促检查工作。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引导双语教育的发展,科学合理布局双语教育学校,健全从学前教育到中小学各阶段有效衔接,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有序分流的双语教育体系。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升双语教师素质。不断改善双语学校办学条件,以彝汉双语兼通为基本目标,不断提高双语教育质量。

(四)加快凉山职业教育发展,促进职业中学学生就业。

“政府应加快凉山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凉山地区开办有特色、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彝区“9+3”职业教育政策,将计划的执行任务交由州内中等职业学校执行,以增加学校发展活力,同时减轻学生家庭负担;要完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学费补助的范围。政府应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着力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努力使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做好民族地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充分利用与沿海发达地区合作的契机,加强交流,争取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民族地区培养出一个少数民族大中专学生,社会、家庭及学生个人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而毕业了,却就不了业的现实对他们打击太大,而且影响一大片。”对于凉山彝族家庭而言,就业一个学生,就是一家脱贫。凉山彝族地区由于没有较多的工矿企业,青年学生就业困难很大,国家应按有关政策,积极为少数民族青年学生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就业机会,引领少数民族青年学生多渠道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