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18期(总第3135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剑阁县:打出教育扶贫“组合拳”
《教育导报》2017年第118期(总第3135期) 导报二版

剑阁县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历来突出。为彻底斩断穷根,剑阁县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探索出成职联手、成职融合的产教抱团发展模式,打造智力、技能扶贫培训服务综合体,助推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两大阵地”培养智慧新农民

扶贫先扶智。剑阁县会聚县成教、职教、农业局优秀教师和行业专家,“第一书记”、优秀村干部、农村致富能手以“农民夜校”为平台,充分整合特色产业发展、社区教育、农家书屋等资源,推行“固定课堂+流动课堂+临时课堂”相结合的模式,把“农民夜校”办到农户院坝、田间地头。

首先是精准对接农民需求,每所夜校组织村组干部、民情收集员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建立“贫困户需求台账”。其次是精准设置教学内容,推行“1+ X”模块化培训方式。“1”是必学内容,主要面向所有农民群众开展政策大宣讲;“ X”是指多种选学内容,主要按照法律法规、技术技能、时事政治、文化科普、文明新风五类量身设置20个学习模块,每个模块配套相关教学资源和师资。再次是进行“点单式”教学,鼓励学员们结合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困惑提问,授课老师则结合实际给予解答,让授课内容更贴近实际,贴近需求。

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剑阁县积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联合培养计划。学习内容除完成国家开放大学规定的文考内容和考核课程学习任务外,还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和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优化课程专业结构,特别注重“三农”特色,增设了地方课程。该计划自2005年启动以来,实现了农民大学生的就地培养,共培育出468名引领全县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剑阁县在职业教育上狠下功夫,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推教育扶贫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精准产教融合建基地,实施“引领工程”。大力扶持本地青年创业,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推行“一站式”送培服务,带动贫困村致富。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服务团、职教老师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带动群众致富。实施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为他们毕业后在本地就业提供就业信息、咨询服务。

精准平台搭建促就业,实施”订单工程”。探索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协同育人新模式。精准助学帮困解难题,实施“助学工程”。精准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全员纳入“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中职、学得到技术、找得到工作、上得了大学。

精准技能培训助增收,实施“送技工程”。通过“送技下乡”、“送技到家”,将职业技能培训的课堂搬到了村子里,搬到田间地头。对全县22—60周岁适龄劳动力,开展免费的技术技能培训,使其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助力村民在致富路上走得更远。(王晓明)

(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