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19期(总第313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及新高考改革即将来临
理清认识 做好准备 方能把住“龙头”
■本报记者 鲁磊
《教育导报》2017年第119期(总第3136期) 导报三版
“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是高考的3个价值导向,把住了高考的‘龙头’,教育改革才能顺利实施。”近日,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新高考“选课走班”经验交流培训活动中,高中课标修订综合组核心专家孟凡杰如是说。

近年来,全球化、智能化发展迅猛,传统的教育、考试方式显得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今年6月,上海和浙江两地的考生参加新高考,标志着新高考改革试点第一轮工作完成。两地的实践引发了高中教育模式和高中教育格局的变化,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

2018年秋季,我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及新高考改革即将开启,有诸多的问题需要提前研究、共同谋划。新高考的意义是什么?将带来怎样的变化?学校和教师该如何应对?作为改革前的“预热”,与会专家和一线校长、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以期理清思路、做好准备,保障改革有序进行。

改革已是“进行时”

“进入新时代,教育该怎么办?”在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李兆鸿看来,新时代要求学校能培养拔尖人才,而传统的学校教育重视知识传授,学生创新能力不足是突出的短板。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大原因在于教育为考试服务的应试化价值趋向和“状元期望值”的落差。

李兆鸿说,他曾在我省一所重点学校看到这样的标语——作业考试化,考试高考化”,“很多地方追求升学率本无可厚非,但要思考高升学率的实现途径是什么?是不是有利于学生成长。”

李兆鸿认为,教育转型势在必行。而制约转型的瓶颈性问题在于要实现:现代化教育的理念和思路、创新性体系及系统性思维能力、大规模前提下个性化教育的普遍施行、技术支持重大结构性变革与流程再造、精准的个性诊断和精准的系统管理、高质量素质教育与高位均衡发展。

事实上,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逐步实施,我省针对核心素养的落地、课程标准的修订和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高中办学模式的转型、“选课走班”的试点、教育信息化等关于普通高中发展的关键问题,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改革已经是进行时态。”省教科院院长刘涛说,改革没有“彩排”,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发展实际,面临不同的问题,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新高考的本质是“强化选择”

在交流培训会上,“选择”是一个高频词汇。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迟学为认为,高考新政的本质是增加“选择”机会,增加了考试科目、考试次数、高校录取专业选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个性化选择,增加了普通高校和职业类院校的选择。而“选择”的本质就是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传统教育中,学生在高中时代都是围着‘题’转,而新高考背景下,他们必须提前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迟学为说,当更多的选择权掌握在学生手中,学校就必须引导学生科学地做好生涯规划。

而在李兆鸿看来,在“选课走班”中,学生对教师的选择,可以“倒逼”教师的“再塑”,由传统教师角色向未来教师角色转变。具体来看,即从知识占有者转变为学习组织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由知识固守者转变为终身学习者,由“教”教材到课程开发,从审美认识转向数据评价。

“新高考使用‘田忌赛马’的规则,让学生有了更多选择,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刘涛看来,“选择”更带来学校间、学生间竞争方式的转变,从分数的竞争,转向学校特色办学的竞争和学生特长的竞争。

新高考带来巨大挑战

新高考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对高中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高中教育教学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作为新高考的基本单位和实施主体,学校应该如何应对?

在孟凡杰看来,新高考的考查要求有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4个特征。基础性就是指学科的核心概念非常重要,高考大纲就是学科标准;综合性是指一道题不一定考查一个学科、一个知识点上的问题;应用性重在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性是指一些考题不再有标准答案。

此外,新高考还将学科核心概念、学科素养、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融入其中。孟凡杰举例说,小学数学有700多个零散的知识点,但总结起来就是60多个核心概念。比如语文的写作,不再是让学生单一地写记叙文、议论文,而是“创意写作”,给学生大量素材,让他们联系所学知识,基于问题,表达观点;再比如语文阅读,考试中的题量会非常大,学生不会阅读、不会审题,很难完成。

迟学为指出高考新政带来的8个难题及解决对策:即针对缺少对高考新政的通俗解读,要开发新高考平台和解读动画;针对缺少生涯发展的指导,要建立理想生涯发展指导平台;针对缺少对选考科目的指导,要研发六选三选科分析系统;针对缺少智能的选、排课系统,要研发智能的选、排课系统;针对缺少智能的分层备、授课平台,要研发一体化学习平台;针对缺少质测评量分析系统,要研发质量测评分析系统;针对缺少学业问题督导系统,要研发学业问题督导系统;针对缺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学校应探索适合的育人方式

“选课走班作为实现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实现路径,对学校来说,开了多少门课并不重要,而是选修课要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挖掘潜力。”孟凡杰特别强调,开足选修课,并非是要削弱必修课这个“基础”。

刘涛对此颇有感触,“过去很多地方一提给学生减负,就减得什么都不剩了。”

“校长最大的权力就是课程的权力。”在刘涛看来,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应该思考探索一条适合的育人之路。要探索适合的课程结构,重点加强综合实践课程、艺术教育课程、体育课程建设;要进行课时改革,“长、中、短”组合,保证能把所有课程“装进去”;要探索教学结构的改革,注重课前、课中、课后的联动;要用好考试这根“指挥棒”,通过难度、创新、结构、区分度,发挥考试导向作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实现认知力、合作力、创新力、职业力的发展;还要做好评价改革,评出独一无二的学生个体,评出学生的发展方向。

刘涛认为,应对新高考,学校还应做好硬件准备。即建设好满足不分学科公共集体学习的普通教室、满足学科教学的学科功能室、满足跨学科学习的创新实验室、满足学科专业实验的普通实验室。“基础性建设须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迟学为看来,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期,自我成长目标的确立期,自我专业发展的选择期,高中教育要为孩子的未来做好接受高等教育、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将来的职业生涯三项准备。“搞定新高考,需要走好新政解读、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学生选科指导、学校排课选课、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质量评测、学生学业督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的培训9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