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20期(总第3137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这一年,我们聚焦了这些大事件
《教育导报》2017年第120期(总第3137期) 导报二版

◆党的十九大

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是贯穿2017年的报道主题。围绕“喜迎十九大”,本报先后进行了“学习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治蜀兴川话教育”系列报道、“十九大党代表风采”系列报道;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本报浓墨重彩推出了三期特别报道,聚焦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全会盛况,聚焦全省教育系统收看开幕式、全省师生热议十九大报告等;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统一部署,本报随即对省委宣讲团、教育部百人宣讲团的宣讲活动进行了及时准确的报道,并开设“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专栏,刊发省教育厅、各市州教育局、各高校相关负责人的“笔谈”心得,派出骨干记者,走访基层,访民声、看变化,推出“教育新时代”“改革新亮点”等专题报道。

◆高校思政工作会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召开之后,我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也在2017年召开,围绕高校思政工作的改革话题,本报相继推出了系列报道,聚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省属高校在改革思政课堂、打造思政队伍、提高思政成效方面的成果。特别是今年4月24-25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专程到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调研思政工作,本报第一时间进行了全面报道。

◆全国“两会”、四川“两会”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的首秀受到了热切关注。本报及时转发了其对传统文化、教育减负等话题的报道,随后,又全文刊发了他接受央视专访、答记者问的内容,第一时间给读者带去了权威教育信息;“两会”期间,各代表、委员们提到的“教育民生”话题受到全民关注,本报也及时进行了总结梳理。

2017年四川“两会”期间,本报记者第一次以上会记者的身份参加了省政协教育委员会的多场讨论。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地呈现了我省教育系统委员们履职建言的内容和风采,广受好评。

◆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教育采访纪行

在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战略布局中,四大片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乌蒙山区、秦巴山区)是重点帮扶的区域。自2016年推出“秦巴山区教育采访纪行”特别报道以后,本报再接再厉,又于今年策划推出了“乌蒙山区教育采访纪行”“大小凉山彝区教育采访纪行”“高原藏区教育采访纪行”系列报道,组织记者相继前往凉山州美姑县、雷波县、金阳县、普格县、喜德县、昭觉县等彝区,甘孜州巴塘县、白玉县、石渠县、理塘县,阿坝州马尔康市、红原县、阿坝县等藏区,深入采访挖掘当地教育扶贫、精准扶贫的鲜活故事和生动实践,并通过“记者日记”“综合报道”“人物”“访谈”等形式呈现在版面,这些接地气、粘露珠的报道故事性强、可读性高,深得广大读者好评。

◆教育精准扶贫

扶贫先扶智,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理应为精准扶贫工作作出重要贡献。我省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纷纷发挥优势特长,为对口联系帮扶地区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成效显著。教育导报长期开设“教育扶贫·精准扶贫”栏目,今年先后刊载了华蓥市、乐山市、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地、等校驻村帮扶、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和成效。特别是今年5月中旬,全省教育扶贫工作现场会在南部县召开,本报进行了特别报道。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的要求,我省11501个贫困村都要派驻第一书记,帮助当地脱贫致富。这些第一书记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开展工作,值得关注。本报与我省教育系统派驻各村第一书记取得联系,约请他们以“日记”的形式,书写在教育扶贫日常工作中的酸甜苦辣。2017年,持续刊发了多篇第一书记扶贫日记。

◆严格落实“十严十不准”

2017年6月底,省教育厅下发《四川省中小学减负“十严十不准”规定》,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小学减负集中整治。围绕这一文件要求,结合各市州开展的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举措,本报进行了系列报道。早在今年5月18日,本报就聚焦成都市重拳整治民办教育机构的工作,并对其接下来的严禁违规竞赛、压证招生,严格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等工作进行跟进报道。

今年8月,省教育厅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扩大)会再次重申,要以《四川省中小学减负“十严十不准”》为切入点和现实抓手,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集中力量解决几个党政重视、群众关心、社会关切、教育急需的,带有方向性的问题。本报随即在开学季策划推出了3篇报道,从如何区分课业负担、家长要转变观念、各部门需综合施策等角度,对落实“十严十不准”提出对策建议,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