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期(总第3138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学生“没底子” 隆昌一村小教师自编英语补充教材
本报记者 鲁磊
《教育导报》2018年第1期(总第3138期) 导报二版

郭澜指着讲台上的粉笔刷,“这就是 this!”然后,又指了指墙角的扫帚,“这就是 that!”讲台下,学生的目光紧紧盯着她手指,不时露出会心的笑容。近两年,隆昌市界市镇中心校下辖的永胜村小,在英语学科教学上广泛采用情境教学法,学生学科水平大幅提高。

“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界市小学校长肖前华说,过去,界市镇是隆昌市最边远的乡镇,交通不便,教师难留,英语等学科教师更是“一人难求”,英语书发到学生手中也成了念不懂的“天书”。近年来,隆昌市集中全力“兜网底”、“补短板”,像界市小学一样的边远农村学校通了公路,通了网络,建起了教师周转房,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

硬件提升之后,界市小学开始谋求“内涵式”发展。各类兴趣活动开展起来了,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郭澜2015年到永胜村小工作,她发现英语是农村学生最难啃的“硬骨头”。“没有‘底子’,没有语境,学生们甚至用汉语来标注英语发音,老师在上面声嘶力竭地讲,学生在下面完全没反应。”

英语专业出身的郭澜开始思考,“能否结合人的语言学习规律编写一本补充教材,让缺乏英语基础的农村学生有效掌握英语的学习方法。”郭澜的想法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从组织学生参与摸底调查,到印刷资料,年轻的教师成了学校教学改革的“主力”。

学生发音不准确,就强化字母与音标的教学;学习没有直观感受,图书中就加入大量图片;课堂缺乏互动,就在教学设计中加入情境。在全校老师的帮助下,经历一年多的反复打磨,郭澜的英语补充教材终于书成。

打开一本略显简陋的印刷版教材,内容却极为丰富。全套书共6册,每一册分5个单元,每个单元结合“听与做”、“数字”、“音标”、“字母”、“语法”、“歌曲”、“对话”、“活动”进行编排。内容上,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各种能力都统整其中;教学过程中,穿插大量有趣的活动;学习顺序上,按照学习母语的顺序,每个单元强化音标学习,从简单的字母发音到组合发音,都给学生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教授;书末还收录语法说明、单词表、动词变化,还有中文翻译。

“村小学生的情况,村小老师最了解,课改我们也得动起来。”肖前华说,最近学校正联系出版社准备将这部乡土教材正式出版。下一步,学校还将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