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期(总第313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郭亚丽
《教育导报》2018年第1期(总第3138期) 导报三版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阅读了名师著作、聆听了名师报告、观摩了名师课堂之后,解析名师成长历程,我发现,名师最具特色的思维潜质就是思考。

一、在阅读中思考

阅读是个人成长的必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什么样的阅读才更有意义呢?唯有带着思考的阅读才更有价值。

特级教师于永正坦言:“我读书并不多,读书速度也比较慢,但我肯思考,在认识上每有所得,便喜不自胜,并努力付诸实践,让理念转化为行为,转化为‘生产力’。”特级教师程红兵的批判式阅读更是独具特色。他的读书特点是不轻信、不盲从、习惯做比对思考,对书中的内容、思想,或汲取教训或批判,最后都沉淀为自己教学和文章的素材。特级教师窦桂梅的爱写和能写是出了名的。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正是她思考的痕迹。透过那些或摘录或反思的文字,我们窥见了她的所思所想,她的成长之路。谈及读书秘诀,特级教师李镇西坦言,无非是联想和思考。联想是读出自己的共鸣,与生活、经历、情怀、时代接通;思考是读出问题,思考、质疑,不轻易相信。做到这些,也就拉近了与名师的距离。

一位位特级教师的读书经历、读书感悟呈现出了多样的阅读风景:或粗犷或细腻,或壮观或绮丽,或起伏跌宕或静若止水,但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共同的特质——思考。这是他们在阅读时所折射的共同特点,也是他们成为名师最具特色的思维潜质。阅读可以影响人,而坚持阅读、不断思考才是改变人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说,真正优秀的教师都是有思想的教师。因为思考,他们在教学上日臻完善;因为思考,他们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因为思考,成就了他们的专业成长之路。

二、在实践中思考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实践的训练场。名师的精彩课堂处处流露着思考的痕迹,彰显着思考的张力。

课堂的魅力,主要在于个性化的创造。江苏省名师魏星在执教《清平乐·村居》时坦言:“课堂中渗透了我的情感、我的构思、我的创造。”在教学《长相思》时,特级教师王崧舟苦苦琢磨了3个月之久;而特级教师张云鹰在执教《繁星》一课时,用玻璃和纸板营造出了在海面上看星星的情境。……

这些故事无一不在向我们昭示着一个事实:名师的课堂是精心思考、不断打磨的结果。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作为教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不仅能逐渐培养起随时开展教学反思的习惯,更能使我们逐渐向专家型教师靠拢。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阅读的积淀,需要实践的检验,更需要有价值的思考。普通教师与名师原本没有多少差别,有的只是是否坚持在阅读中思考,在实践中思考,欠缺的只是一份用心思考而已。许多人好奇名师成长的秘密,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阅读、反思和实践。阅读是“吸”,实践是“呼”,思考则是一呼一吸之间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是思考提升了阅读的品质,提升了实践的质量,成就了名师。

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走名师成长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郝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