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3期(总第314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三磨”工程,提升研修质量
■王军
《教育导报》2018年第3期(总第3140期) 导报三版

教研组是校本研修有效实施的基地,学校通过“磨课、磨题、磨课题”,打造以“研究、合作、反思、互助”为特征的教研文化,提升校本研修质量。

磨课,是教研组、备课组利用常规校本教研,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梳理教材,设计方案,共同探讨,反复推敲,最终生成好课。其基本程序为:选定磨课课题——开展备课分析,编制教学方案——在备课组说课,集体讨论修改——观看名师教学录像,对比研讨,二次修改方案——组织同伴听课试教,三改教学方案——二次试教,录像回放,四改教学方案——形成终结教案——撰写磨课体会——磨课教案结集共享。磨课的过程成为教师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

磨题,分三步:一是磨“常规题”,主要是课时题和单元题,功能是巩固和强化;二是磨“阶段性测试题”,其功能是诊断和反馈,试题由主命人命制,命题组集中研讨,测试后对试题再次修改。对试题的难度、区分度有明确要求,试题的质量纳入教研组评估,以提高教师设计、编制、分析试卷效度的能力;三是磨“研究性试题”,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项目组研究科学应试,项目组通过研究各学科、各年度试题,对某些热门考型进行原创、改编、说题、论证、测试、再改编、再测试,以提高教师对试题的研究能力。

磨课题,是指教师从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实例出发,认真剖析自己的教育行为或教学行为,寻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同时,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等。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一些老师针对不同学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自愿组成阶段性的攻关研修团队,进行跨学科主题研修。目前,学校有33项校级微型课题正在研究中。

为落实“三磨”工程,我们在继续完善原有的校本研修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校本研修过程考核量化细则,对各教研组、备课组的校本研修从组织管理到活动程序,从组长组织引领到过程开展效果,进行考核量化,并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重要依据。为了加强教师的备课质量,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做好各项常规教学工作,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常规考核量化细则,加强对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过程管理。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