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3期(总第3140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成都市强化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着力破解“乡村弱”和“城镇挤”难题
《教育导报》2018年第3期(总第3140期) 导报一版

本报讯(记者鲁磊)新年伊始,成都市正在紧锣密鼓地向义务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发展”冲刺。元旦前夕,成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全域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中心城区政府3年内新建中小学、幼儿园536处。今年,成都将开工建设幼儿园、中小学196所,建成100所,新增学位10万个。

这份被称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升级版”的《意见》提出,在未来5年,将通过统筹优化城乡教育布局规划、统筹改善城乡学校基础条件、统筹推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统筹保障城乡学生公平就学、统筹提升城乡教育质量水平、统筹提升城乡教育治理水平这六大举措,着力破解“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

2013年,成都成为全国首个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副省级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统筹城乡义教均衡发展的“下一步棋”该怎么走?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马海军说,对成都来说,“乡村弱”和“城镇挤”现象,城乡教育规划布局不合理、优质教育供给不足、城乡教育质量差异较大等共性问题仍然存在,城市现代化水平对教育结构和规模提出了新需求,产业和城市转型对人才培养有了新标准,民众对教育多样化、优质化有了新期待。《意见》是贯彻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战略部署,结合成都发展实际而推出的。

翻开这本厚重的《意见》,记者发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强化统筹,注重系统性、整体性推进是最大特点。据了解,过去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多是县域内的“单打独斗”,而今后,成都将着力在“县域”,着眼于“全域”,在学校规划建设与用地、学校硬件条件与软件资源配置、学位供给与学位结构等方面强化统筹,保障“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在这样的思路下,破解“乡村弱”和“城镇挤”的力度进一步强化。针对城镇学位紧张的情况,《意见》要求公建配套学校“必须优先规划、优先建设、优先交付使用”,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对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安排到民办学校就读;为提升乡村学校办学质量,《意见》提出,在办学条件方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学校生活环境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食堂、学生宿舍、卫生间等环境卫生安全水平;对于各区县在探索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中取得的好成果、好经验,也予以统筹推广实施,例如2014年以来成都市武侯区创新教师补机制的“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经验也出现在《意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