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4期(总第3141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各方观点
《教育导报》2018年第4期(总第3141期) 导报一版

专家减负需变革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

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表示,减负”不是在给老师“增负”,而是在促进老师们对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升。最好的减负就是“课内优于课外”,即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获得应学习的知识,从而减轻课外压力。电子设备的使用原则要坚持“当用则用”,这不仅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规范培养有帮助,也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减负’不只单纯减量,更多注重质量。”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校长杨尚薇认为,正常的课业负担肯定要有,过重的课业负担必须要减。我们谈的“减负”就是指过重的课业负担,而这种负担主要来自校内和校外两方面。学校层面需要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落实减负规定,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义务教育研究所所长何立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都“减负20条”具有积极作用。这次的政策规定了很多具体的数字,比如学生的到校时间、完成作业时间和每天睡眠时间等,这些量化规定是一个亮点,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执行时应灵活考量,切忌一刀切。此外,他还认为,要真正实现“校内减负,校外不增负”,还需改革现行考试评价和升学机制、变革教育质量观。

“成都减负文件的出台,每一条都呼应了家长当下的担忧,不仅仅为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也促使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引导学校和家长树立前瞻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成都市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长张碧荣认为,家庭作业总量的控制,能够促使学校和老师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做到“少而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张碧荣建议,在减负以后,孩子应将更多时间花在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学习中去。

家长政策虽好,关键在落实

关于这次成都出台的减负文件,作为学生和家长也有自己的看法。

“每天的作业签字一度让我很崩溃。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交出‘完美’作业,并不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真实学习情况,所以一考试就会‘现形’。”有家长对此很支持。但也有学生会担忧,“妈妈帮我检查后发现错题,会让我及时改正,以后直接交上去,老师看我错很多,会对我有意见吗?”

“写在纸上,更多落实在行动上。”正如网友“霞菁”所说,家长更关心减负政策能否执行?会不会一纸空文?对此,此次《指导意见》有监督方案:根据规定,校长为“减负”工作第一责任人,若个人违反规定的,由所在学校、单位或教育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或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此外,《指导意见》还公布了各区(市)县减负投诉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