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5期(总第314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呵护孩子心中的“城池”
湖北监利 朱培垓
《教育导报》2018年第5期(总第3142期) 导报三版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座“城池”。无论是模型、涂鸦、文字等有形的实物作品,还是深藏于心的无形的奇思妙想,无不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新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如何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值得我们反思。现实中,很多老师和家长眼里只有升学率和分数,忙于牵着孩子搞题海战术和机械训练,无视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忽略孩子心中的独特“城池”,只会滋生成长的平庸。

源头的石头改变河流的走向。培育创新思维和能力需以课堂为主阵地,从娃娃抓起。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转变“以知识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止于知识而进入思维,实现从“教会学生”向“教慧学生”转型,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力;坚持“问题化教学”,以问题为导引,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探索和发现的全过程;不唯权威,不唯标准答案,让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花朵恣意盛开成为课堂常态;营建民主、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甚至允许学生偶尔的目光游离、发呆、喃喃自语。特级教师张丽钧这样呵护一个爱写诗的学生:“有时听我的语文课,他突然目光空洞迷茫,我知道他一准儿是在构思诗了,便转移了视线,不去扰他。”唯有熨帖的关怀、由衷的爱意,方能做出如此的“私人定制”去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当然,满足兴趣爱好,激发更大潜能,绝不意味着“野蛮成长”。青少年自我节制能力稍弱,容易剑走偏锋,尚需老师和家长做好价值观方面的引导以及恒心、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育。

自由的心灵是一方生长智慧、孕育想象、绽放创新之花的沃土。真正尊重、呵护孩子心中的“城池”,不将孩子的时间牢牢拴在功课与作业上,给他们足够的闲暇,他们自会获得彰显个性、施展才华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