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5期(总第3142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一斤手工茶
■伏海
《教育导报》2018年第5期(总第3142期) 导报四版

在我办公室的书架上放着一包手工制作的茶叶,虽不多,也粗糙,但我一直舍不得喝。

这包茶的故事,还得从一次流动家长会说起。

2017年4月26日上午9点,我们学校在罗村召开流动家长会,主题是“安全教育进家庭”。家长会开到了家门口,家长们觉得很新奇,早早来到了会场——罗村聚居点。长达3个小时的会议,家长们积极配合,认真听老师对家庭用电、用火安全的知识讲解和家校共育的方法。在分组讨论的环节,家长与老师分年级围坐在一起,谈家庭情况,谈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谈学校的教育管理,气氛热烈而和谐。

在老师与家长交流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位满头白发的家长。通过交流得知,老人家是景清菊同学的婆婆,已经70岁了,我与她拉起了家常,老人家告诉我,她家是精准扶贫户,儿子智力有障碍,孙女景清菊是领养的。

家长会结束,我们还要去看望一些贫困学生,我决定去景清菊家看看。家长们陆续离去后,我提着大米和油等生活必需品向景清菊家走去。沿途是大片的茶园,罗村是有名的茶乡,家家户户都有茶园,茶叶收入是这个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路不远,但山路难走,我走了半个小时才到。婆孙俩见到我非常高兴,张罗着倒茶递水。眼前的情景至今铭记在我的脑海:一间破旧、低矮的瓦房,几条长凳,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屋子很小,屋子里容纳不了几个人,我就站在屋子外又和景清菊同学的婆婆交谈起来,从家庭经济收入到孩子的成长,我们谈了很久。她家没有多少经济来源,只有一亩茶园有一点微薄的收入,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临走时,我叮嘱景清菊:“孩子,条件苦点不怕,困难是暂时的,要好好学习,在家要照顾好婆婆。”在婆孙俩一片感谢声中我踏上了回校的路。

第二天晚上9点,我的办公桌上,突然多了一个黑色方便袋。我好奇地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包茶叶。谁放的?我暗自纳闷,再仔细检查袋子里面,发现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尊敬的老师,我知道您从不求回报,但这是我们一家人的一点心意,希望您能收下。它虽然不值钱,但它装满着我们一家人对您的感激之情,谢谢您来到罗村,罗村人民永远欢迎您!——景清菊。”

看完纸条上的文字,我的心早已不能平静,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不就是一点小小的关心和帮助吗?他们一家人竟然为此感谢我,把家里最值钱的茶叶送给我。后来得知,那天我离开后,婆孙俩商议,老师走这么远来关心我们,到底拿什么去感谢老师?家里一无所有,唯有自家茶地里的茶是最贵的物品了。婆孙俩花了半天工夫采摘茶叶、再手工炒制,在上学时悄悄放到了我的办公桌上。

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很想还给她,但又怕伤了小女孩的心,我只有默默地接受了。我想,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景清菊等贫困家庭的孩子,自从学校召开流动家长会以来,虽然关心了很多贫困学生、留守学生,但做得还不够,还需继续努力。

我把这一斤茶叶给每个老师包了一小包,让他们都去分享、去感悟家长那份沉甸甸的希望。老师们纷纷表示自愿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于是学校建立了爱心家长制,实行“1+ X”模式,即一位老师(爱心家长)自愿帮扶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从学习上、精神上、物质上全方位帮助。目前,已实现了贫困学生帮扶的全覆盖。

我自己留下了一小包茶叶,并摆放到了办公室书架上的醒目位置。我珍藏着它,就是让它时刻提醒着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你的责任。

(作者系通江县铁溪镇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