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6期(总第3143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
实现课程的重组和拓展
■本报记者 何元凯
《教育导报》2018年第6期(总第3143期) 导报二版

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的一堂数学课上,小学6年级的“比赛场次”问题和7年级的“基本平面图形”重新整合。课堂采用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形式,以动手操作为主进行问题探究。“重组后的课程和教学,让学生从活动中体悟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其分类分析、类比归纳的思想。”教师杨芙蓉表示,教材重组强调板块对接,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和小学一样,这些6年级学生也要上科学课,但不使用小学教材,课程内容都由该校物理、化学和生物老师自行设计。“基本上都是初中知识点,但我们从生活现象入手,借助小制作、小实验这种轻松的学习手段,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提升能力。”校长阳波说。

四年制初中并非简单的“4年上3年的课程”,而是留出足够的时间增设学科拓展课程。在一堂6年级的英语课上,学生拿出了初一教材。老师介绍,英语课不会完全跟着初一教材走,另外还增设了《典范英语》和《外教口语》课。而6年级语文课程除了使用6年级教材外,学生还要学习教材之外的古典文学。

为解决好6年级学生在思维、心理、兴趣等方面的问题,学校开设了一系列后续适应课程,例如,用情境性的思维训练课,训练学生更加灵活的思维技巧和习惯。七年级学生陈鹏宇告诉记者,她最喜欢思维训练课和科学小实验,这些后续适应课程对她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起到很大作用。

一名6年级学生说:“这里和小学的最大区别是出去的机会特别多。”阳波介绍,学生所说的“出去”是指间周一次的校外实践课,例如到活水公园了解水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到博物馆了解历史知识和考古知识,以建立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同时,学校还整合音乐、美术课程为艺术课,统一开展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活动,例如,学生自编自导舞台剧,从舞台设计到剧本创作,再到演出,将艺术课的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综合素养融入到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