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7期(总第3144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山中读书人”唐玖江
■本报记者 郭路路
读书人《教育导报》2018年第7期(总第3144期) 导报四版
编者按:2018年1月8日,在《中国教育报》的读书周刊版上,有一位四川教育人唐玖江列出了他的2017年书单,这个名字惊艳了我们。人人都知道读书是“天下第一等好事”,然而,能在繁忙工作和纷杂诱惑的夹击下,还能坚持读书,并且读有相当深度的教育专业书籍的人,真是不多了。

因此,我们特意寻访到唐玖江,发现他不仅勤于读书,还笔耕不辍,开设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山中读书人”,定期分享读书感受和教育评论。虽然身处偏远山间,但唐玖江用阅读为自己营造了一方精神高地,其人其行令人感佩。由此,我们将开设“读书人”栏目,以他为开端,在新的一年,找寻四川教育界中,那些无论生活大潮如何冲击,依然爱读书、爱学习的读书人。

唐玖江,1989年生于四川仪陇,2012年毕业于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任教于巴中三中,2017年获西南大学教育硕士学位,现暂在巴中市教育局办公室跟班学习。

 

“买书是我对自己的投资”

教育导报:请介绍一下你的读书状态。

唐玖江:小时候很渴望读书,却无书可读。中学虽有图书馆,却并未好好利用。上大学我才开始疯狂读书,先是读《青年文摘》之类的通俗读物,后来慢慢自我摸索,加上受一室友的影响,才逐步读经典原著。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产生了一种虚无感,甚至怀疑自己,为何以前没读到这些好书?我一度很叛逆,甚至愤世嫉俗。然而,正是大学的经典阅读驱除了我以前的蒙昧,使我得以启蒙。回想起来,很感谢那些经典给我带来了思想上的阵痛,只有经历过此种阵痛,才能清除以前的一些错误认识。

如今,阅读已成为我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我不但痴迷有关书的一切,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还掌握了阅读这种极其重要的学习方式,增强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一如既往地坚持大阅读观:不仅在家读书,而且常去市图书馆读书,甚至随时随地读书。一年大概读几十本,每天多长时间不定,但总会读一点书。读书的时间真是不够用,尤其是现在初为人父。还好可以与孩子一起慢慢读一些图画书。

教育导报:日常读书有什么偏好吗?

唐玖江:我不但读纸质书,也读电子书,如《邓小平时代》;还读影像“书”,如电影《霸王别姬》,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198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更通过互联网读书,如南方周末网站。此外还专门买打印机和复印纸一度自制书,如《中国近代史》。

我现在买书都上瘾了,为此花了上万元。现在家临时建了一间书房“耕织园”,专收这1400多册藏书。买书是我对自己的投资,以塑造一个无可替代的充满智慧的大脑。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说:“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作为我的私有财产,我买的书更是我捍卫思想的有力保障。

叔本华在《论书籍与阅读》一文中提醒我们:“要仔细地把时间用来阅读那些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的著作,阅读那些站在人类之巅的人们的著作以及享受着不朽声誉的人们的作品。只有这样的著作才会开卷有益。”因此,我主要读人文社科各类原典——具有原创性的思想经典,即通常所说的经典名著。我认为,唯有读经典,与大师为友,向最卓越的人学习,我们方能提升自己、突破自己。我很注重图书的版本,因为版本犹如衣服的质地和款式,版本越好,质量就越高。若版本没选好,尤其是古人和外国人作品的注译本,就需要加以甄别。

阅读对每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教育导报:读书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唐玖江:读书让我自得其乐,充分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我增进个人幸福、认识自我、洞察人性和探究世界的重要手段。通过读书,我得以与富有思想的人打交道,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精神生活,培养起了精神寄托,享受着无与伦比的思维的乐趣,不断超越自我、更新自己,逐渐学会远离尘嚣而回归内心、自在独处,变得精神愉悦、心灵充实、灵魂安定、更有活力。

我很赞同一个观点:改变,从阅读开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由我们所阅读的东西塑造而成的,阅读所及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思想水平。一书一世界,一个人在现实中只能活一次,但通过读不同的书,我们就能进入不同的世界,接触到不同的知识,获得现实中难以获得的人生经验。

读书对教育也十分重要。当我还是个语文教师的时候,我曾参与编辑校级报刊《疏桐》,带动学生读书,帮学生买了很多好书,尤其是集体买《论语》,让学生培养起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有一次与学生聊天,我问她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读完了没。她说读完了,课本也有节选,真的好精彩,以前都不知道,有点后悔。我说,这就叫相见恨晚,像《哈姆莱特》读个三四遍都值。她表示赞同。她还说,不知是不是自己太狂妄,读到某人写的解读古诗词的书时,有的还没有她自己写的好。我听后很震惊,说她有这种感受就说明她的水平已经超过了他人。

正如克拉生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说:“当孩子因乐趣而阅读,当他们‘上了书本的钩’( hooked on books)时,便不自主地、不费力地学会所有大家关心的语言能力。他们会培养出适当的阅读能力、学得大量词汇、发展出理解力、使用复杂的语法结构、建立好的写作风格,同时有不错的(但未必是完美的)拼写能力。……他们的写作水平也很不错,因为这根本无法控制,他们已经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出了好的写作风格并掌握了几乎所有的写作规范。”

“读书的引申意义败坏了读书的本质意义”

教育导报:你对阅读现状有什么看法?

唐玖江:读书的本义是“阅读书籍”,由于教科书是功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学校读得最多的书,读书的意义就引申为“学习功课”。学习功课又是上学的主要任务,读书的意义又进一步引申为“上学”。但此读书非彼读书。很多学生厌恶学习功课,甚至厌恶去学校上学,最可怕的是,他们将读书的这种引申意义当作读书的本质意义,从此就厌恶真正的读书,即阅读书籍。由于阅读书籍是求知最重要的手段,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当他们毕业不再读书(学习功课,上学)时,他们极有可能就真的不再读书(阅读书籍),也就会终止学习。然而,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读书(阅读书籍)是终身大事,它并不会因读书(学习功课,上学)的结束而结束。如今有的学校教育存在的显著问题是,读书(学习功课,上学)离读书的本质越来越远,上学学习功课正逐渐失掉乐趣,变得越来越乏味,甚至妨碍真正的学习,读书的引申意义败坏了读书的本质意义。

我认为,一所学校最迫切的任务恐怕还不是引进优秀教师和购买先进设备,而是建立一座图书馆,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一座理想的图书馆必须提供多种多样的图书,以便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满足学生多种多样的兴趣,使人一走进去就乐在其中、废寝忘食、流连忘返。事实上,每一个所谓厌学的学生都能通过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培养自己的兴趣,找回学习的快乐,增强自信力,因为关于任何一种事物的知识都能在相应的书中找到。学生只要喜欢什么事物,去读关于那种事物的书就可以了。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学校理应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堂。

唐玖江的2017年书单

1 .《论教育学》,[德]伊曼努尔·康德著,赵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德]弗里德里希·尼采著,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

3 .《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杨汉麟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4 .《上学真的有用吗?》,[美]约翰·泰勒·盖托著,汪小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5 .《走出思维的误区:批判性思维指南》,[美 ]M·尼尔·布朗、斯图尔特· M·基利著,张晓辉、马昕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6 .《爱的艺术》,[美]埃里希·弗洛姆著,李健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