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0期(总第314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课堂焕发诗意
■宋长英
《教育导报》2018年第10期(总第3147期) 导报三版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诗词最能在孩子的心灵中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让学生诵读优秀诗词,是培育他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仁义敦厚的人格形成,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诗词教学,但一些学校的教学现状仍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学校跟风盛,强制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为完成任务,学生被动学习,机械记忆,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僵化,一味让学生苦背,失去了古诗词教学的根本目的——熏陶情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着重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此,我们要依托校本诗词课程,开展“诗词进校园”的微尝试。

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再到唐诗宋词直至现代诗歌,无不具有吟唱诵读、可书可画的特点,这无疑是开展诗词教育极其丰富的资源。学校应精心选编校本诗词,把优秀的诗词进行分类,建构起循序渐进的传统诗词学习序列。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创建诵读目标。

课堂上,老师要营造学习诗词的氛围。比如,通过早读10分钟和课前两分钟选择性地背诵古诗词。每周一升旗时间各年级进行古诗词背诵比赛,展示背诵成果。教师要把诗词教学纳入常规的校本教研之中。同时,结合学校环境,布置诗化的校园。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切入了德育教育,对传承祖国文化、培养民族精神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老师要改进诗词教学法,实践“知诗人,解诗意,明诗情,诵诗文”的教学模式。利用一切资源挖掘诗化教育的内涵,创设诗词情境,让语文课堂焕发出诗的意境,诗的活力,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喜欢读诗词、诵诗词,做小诗人的良好氛围。

此外,实践活动能助推道德体验与践行。老师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古诗文素养竞赛、优秀诗词达人挑战赛、诗配画展示、我心写我诗等,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浓厚兴趣,在悄无声息的熏染、锤炼中逐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审美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还需要探究和摸索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比如,可运用导向评价,通过对课堂教学、组织活动的能力及学生背诵诗词的数量和质量的考查,进行教师的量化赋分。这样做,能提高老师们的教学积极性。还可以运用主体评价,主要是参与活动情况的评价,辅以诗词考级评价。考级手段采用古诗文素养竞赛为主,背诵的量为辅的形式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七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