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1期(总第314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熊丙奇“把脉”中国教育现状
■本报记者 殷樱
《教育导报》2018年第11期(总第3148期) 导报三版

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四川省陶研会2017年学术年会作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与任务》的学术报告,以一个教育观察者的角度,剖析了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他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直至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改革的方向作了深度剖析。针对中国教育现状,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减负改革、教育的管办评分离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等构想和愿景。呼吁学校回归教育本位、求真务实、做真教育,遵循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具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

“我国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到高等教育,其规模和数量的发展都是可喜的。”熊丙奇表示,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数量的发展,必须解决质量的问题。

他说,目前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是中国教育中的短板,最近的虐童案件频发实际上也暴露了这个问题。我国0到3岁的学前教育资源严重匮乏,托幼教育的监管完全处于一种灰色地带。3到6岁阶段的幼儿园教育问题更加严重。

一般来讲,如果要为幼儿提供比较好的保育条件,最优的师幼比是1:5或者1:7,最高是1:9。然而,现实是我国的幼儿园师幼比极低,大部分地区是1:20左右。由于师资匮乏,还导致一个问题:全国幼儿园有30%的老师是无证的,农村幼儿园44%是无证的。这意味着有的学校为了解决师资问题,只能聘用这些无证人员。

整体幼师的从教素质情况是,在农村地区大专以上的幼师不到50%,在全国范围内,高中及高中以下幼师占24 .4%。“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中教育的普及,很多地方的孩子不愿意读中职,而幼师大部分是中职这个阶段出来的。”熊丙奇说。

而在义务教育阶段,熊丙奇认为,城市地区应试化倾向严重,孩子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此外,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但现在很多孩子的生活都是被父母包办,家庭教育是失败的。一些学校教育要求家校合一,要求家长批改孩子作业,如果父母是文盲怎么办?学校和家长应该家校合一,但不是在学生学习上的家校合一。

而高中教育则陷入了另一种尴尬。“国家现在要求全面普及高中教育,但是,很多人把普通高中认为是高中,中职认为不是高中。”熊丙奇提到,现在中职的辍学率高、规模萎缩是最大的问题。“国家花了资金去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但是有的中职严重的功利化、空心化,这让很多家长不放心孩子去读。”

而高等教育更多聚焦在规模教育,而非小班化教学。熊丙奇表示,现在有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导向是,各地政府都在算本地区有多少人可以上北大或清华等,却没有回归到教育的本位。在线教育出现时,很多人说在线教育可以改变中国的未来。但熊丙奇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线教育扩大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在线教育的基本形态是老师教、学生听,只是关注知识的灌输,没有注重课堂探讨和交互。”

除此之外,熊丙奇认为,中国教育整体上还存在行政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管理学校,以及学校内部治理两个方面。从政府管理学校方面,现在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基本上都是由政府主导,政府既是管理者、办学者、还是评价者。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首先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校长通过行政部门任命产生。学校校长应该是教育家,而不是被当做官员。在行政化和功利化的背景下,基础教育表现出来的就是应试化、竞技化。

教育不仅需要审视,更需要建设。对此,熊丙奇提出了一些教育改革的构想。

关于教育部门管理职能不清楚的问题,他建议,要合理监管,针对民办学校出台政策合理规范。“也不能只监管不投入,应该放权学校,加大投入,加强监管,增加担当。”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中小学首先要有一个章程,依章程办事。要生活化教育,注重过程,不要单一的根据成果去评价。要建立教师委员会,学校的课程开发、课程建设、教师评价,都应该由教师委员会来做,而不是由学校的行政领导来做,要回归到学术的本质。

完善家教委员会。“现在有的家长会异化为摆设、工具。”他认为,家长委员会要明白自己的作用是监督、管理,要尊重老师的自主权。家长与教育无关,但可以参与公共决策事件,比如,食堂、保安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