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2期(总第3149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尊重差异 促学生优势潜能开发
——全国差异教学实验学校联盟第六届研讨会展示课观察
■本报记者 杜蕾
《教育导报》2018年第12期(总第3149期) 导报三版
差异教学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在实际课堂呈现中,差异教学理论究竟如何落地?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差异教学实验学校联盟第六届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的差异教学试验区校)的优秀老师们进行了公开课展示。

之前,我们关注了各试验区(校)的实践。本期,我们将聚焦教师对差异教学理论的具体运用,看课堂中老师们如何运用策略,面向班级整体开发个体差异。

【课前准备】

测试、问卷、访谈,多形式发现差异,调整教学目标

展开课堂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通过前测来发现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以此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有哪些途径可以用于前测?各堂展示课运用了不同的方式。

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教师关月执教的语文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赏析小说结尾的艺术》采取了“1+X”的群文阅读,前测以一篇《最后的常春藤叶》为出发点,聚焦故事结尾反转之处,明确情节设置特点,完成预习学案。

学案中,关月要求学生自学该文章后,用自己的方式梳理并展示文中的情节发展,同时结合全文对小说结尾艺术进行简要赏析。另外,她还设计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能力倾向、学习方式。通过预习学案,教师区分了学生审题能力、表达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用以确定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关老师设计的前测,帮助她有效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点上存在的差异,由此确定的目标除了针对全体学生的3个基础性目标外,还对渴望提升和学有余力的孩子提出之上的挑战目标。”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程静认为,这样设计有利于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成长。

根据前测结果,老师可以及时从学生的差异入手调整教学目标和策略。

成都市同辉(国际)学校教师颜欢执教的数学课《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在前测中,测试学生的精算、估算能力,并调查了学生对计算的看法。她发现,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枯燥,学优生认为计算繁琐没有思考,中等生觉得过程繁复、不感兴趣,而学困生由于基础薄弱,在计算过程中出错多、挫败感强。

基于前测,颜欢分析,这样的认知差异造成了学生学习动机差异,她从学生的差异入手调整教学目标,把原定的会计算、会方法的目标,调整为让学生发现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同时理解算法,并就此提出挑战性目标。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教师柴惠贤在语文课《乞巧》开始前,在学生预习课文后进行了课前测试,包括生字注音、理解诗句意思等5道题目,每一题她都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并相应作出教学策略调整。例如,通过预习,全班不到一半的学生可以理解“今宵”,没有学生能正确理解“碧霄”,超过70%的学生能理解“七夕”“乞巧”,因此柴惠贤将字词讲解的重点放到“碧霄”一词上。

“前测的作用在于,课前对学生的认知准备有一个详细了解,让学生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教育部课程评审委员、辽宁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吴娟认为,老师需要优化学生的起点,发现不足要及时铺垫,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程,这就是前测的重要性。

在吴娟看来,前测可以有多种形式,测试、问卷、访谈等,可以在课前做,也可以在课上花几分钟时间进行,“老师们不要当成负担,也不要走形式。要根据学情调整教学,适应学生需求。”

对于挑战目标,吴娟认为,它既不是保底目标,也不是遥不可及的高度,而是帮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展开任务挑战。

【课堂展开】

兼顾学生同质异质,设计有梯度的教学环节

掌握学生差异后,如何从差异出发设计教学环节,有效利用异质合作和同质合作,在班级整体中开展差异教学?

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教师何磊执教的《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一课,以异质合作为基础,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探究、类比,自主解决例题逐步体会矩形面积与“K”的关系,思考“K”的几何意义。小组是在充分前测后划分,每个成员有明确分工,有发言人、有批改者、有解惑者等等。小组内先进行个人独立学习,然后在组内互相批改、交流、答疑,再进行全班分享。

“小组成员出现的错误或精彩的解法,在小组展示交流时,每个人都能受益,也容易碰撞出创新思维。”扬州育才实验学校副校长杨宏权指出,异质合作分组需要兼顾不同学习基础、能力的学生,要使各小组尽量均衡,明确小组每个成员角色,并制定较好的评价标准。

关月的课堂则积极运用了同质合作。合作探究中,她提供了《池塘灯影》和《警察与赞美诗》两篇长短、思路、难易和风格各不相同的文章,让学生自主认领其中一篇,选择同文本的学生相应生成研读小组,展开组内交流。

杨宏权认为,这体现了动态的同质合作,即教师设计几个难度梯度的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相同任务的学生组成小组交流碰撞。

在关月的这堂课上,组内交流后,小组内还根据绘制情节曲线图和展示汇报所需的不同能力特长,推选绘图员和发言人,给不同能力特长者提供表现机会,又展示了异质合作过程。

“课堂打破了以往的固定学习小组,临时学习小组兼顾学生的同质和异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手脑并用,自行得出结论。”程静认为,这较好地体现了差异教学中隐形动态分层与互补合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展示课上还有一个有趣环节,学生选择不同文本合作探究学习后,关月请学生对前测《最后的常春藤叶》题目中文章结尾赏析进行修正补充。学生大多从原本写的一两句赏析变成了洋洋洒洒的大段文字。在程静看来,这能帮助学生差异性的层次提升,从而促进不同学生个体的良性差异发展。

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田立莉认为,差异教学整体设计的环节中,所有内容的呈现应该体现思维的梯度和差异性。特别在数学教学中,课堂习题多,设计安排时需要有梯度,比如这一题与上一题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对思维的训练有何提升。同时,要注意学生在上台展示不同解题过程时,都是不同思维的展现。此时,老师必须加以引导、总结和归纳,让选择不同方式解题的学生了解其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