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2期(总第3149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振兴丘陵地区教育迫在眉睫
■本报记者杜蕾鲁磊
《教育导报》2018年第12期(总第3149期) 导报一版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能忘了丘陵地区。”在1月25日举行的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政协委员、成都市树德中学校长陈东永代表教育界别发言,聚焦丘陵地区的教育发展。

去年,在省政协教育委员会的组织下,省政协委员多次前往丘陵地区进行调研。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就四川的基础教育而言,经过前些年的努力,民族地区、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突飞猛进。目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丘陵地区。

“我省丘陵地区70个县(市、区)总面积仅占全省的20%,而人口占60%,地位十分重要。”陈东永说,丘陵地区的县域人口较多,人均财力少,区域经济竞争力薄弱,总体上发展相对缓慢。而在现行“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投入管理体制下,该区域大部分县级财政薄弱,难以承担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

与此同时,多年来,国家和省实施的灾后重建和各项区域性教育扶持政策对丘陵地区基本没有特殊倾斜,加上城镇化、市场化带来的冲击,使这些县陷入教育投入持续不足、越投入不足越落后的循环状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丘陵地区已成为四川教育发展的软肋!”

委员们分析认为,我省丘陵地区教育发展面临五大困境:一是整体办学条件局促,学校占地面积、运动场馆、教学及辅助用房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不达标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二是县级资源保障压力大,据了解,一些丘区大县要达到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要求还需追加投入。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土地指标缺口大,如川南某县当年的建设用地指标全用于教育建设都不够。三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丘陵地区优质中小学校和公办普惠幼儿园严重缺乏,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县城和一些中心场镇学校“吃不完”、村小学校“吃不饱”,“大班额”与“空心化”并存。四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普遍存在教师缺编、数量不足、年龄及学科结构不合理、职业素质较低、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五是校园安全存在隐患,丘陵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管理粗放,学生安全问题频现。部分校园还夹杂着居民住房,还有学校村道横亘将校区与运动场一分为二,安全隐患大。

面对困境,丘陵地区教育如何“突围”?陈东永代表教育界别委员们提出四项建议。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