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3期(总第3150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将爱好与事业结合
汤红娟:做教师,我是幸福的
■代庆 本报记者 何文鑫
《教育导报》2018年第13期(总第3150期) 导报二版
“当老师是我此生最幸运的事,也是我最擅长的事,能将爱好与事业结合起来,我觉得很幸福。”谈起自己的教师生涯时,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汤红娟眼神里流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满足。

出生在教师家庭的汤红娟,虽然从小就目睹了为师的艰辛,但她仍对教师职业情有独钟,并立志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1987年开始从教,今年已是第31个春秋。

为每堂课注入新元素

    日常教学中,汤红娟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有质量。为了将词汇学这门枯燥的理论课程开发得富有新意,每上完一届学生的课,她都会反思自己,努力为下一届的授课注入新元素。

新的元素让课堂精彩,背后却是她不断地磨炼。汤红娟时常总结提炼新的教学方法,每天坚持早起听 BBC、 VOA保持自己的英语水平,订阅《外语教学研究》等外语类核心期刊,时刻关注英语发展和学术前沿最新动态。

“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新的信息,增加知识储存和调整知识结构。”“课堂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深受学生喜爱。”这是汤红娟留给身边同事的印象。

“教师只有勇于创新教学理论、方法和内容,才会带动学生乐于创新,教育事业才会呈现无限生机。”汤红娟说。

课堂上的汤红娟是一个“严上加严”的师长,但私下,她又是一个性情温和、质朴的长者,俨如慈母。

乐山师院2011级英语本科1班刘坤参加 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汤红娟是他的主要辅导老师。恰逢儿子从美国留学归来,她便让儿子去她办公室陪刘坤练习即兴环节。

一天,他们正在故事接龙,突然停电了。7月暑天让办公室瞬间成了火炉,令人心烦气躁。一直在耐心指导的汤红娟拿起报纸慢慢给他俩扇风。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坤以省内赛亚军身份夺得全国决赛希望奖。“能在大学遇到汤老师,是我最大的幸运!她从不当自己是领导,就像我们的妈妈。”刘坤激动地说。

甘当青年教师引路人

“每遇到申报课题和结题,汤老师都会将自己的课题资料无私地与我们分享,很多的第一次,都离不开汤老师的指导。”正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乐山师院教师廖白秋说。

30年教育生涯中,汤红娟始终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帮助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为团队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学院分管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副院长,身兼数职的汤红娟思考得最多的,就是怎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人才梯队。

青年教师王柯芦报名参加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王林参加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从选课建议,到PPT大幅度的改动,再到讲课中对课件的打磨,始终可见汤红娟的身影。

“一旦有了新的想法,她会很激动地打电话与我探讨。不断交流、修改、重复,直到讲课比赛结束。”王柯芦记得,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的教案,自己觉得无可挑剔了,可汤红娟还是不停地想点子。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外国语学院逐渐培养了一支教学及科研优秀的学术梯队,江世勇、廖白秋、王柯芦、王林、颜李萍等青年教师在科研及教学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完成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并获市级优秀成果二等奖和省级赛课二等奖。

汤红娟还不忘为地方基础教育谋发展,带领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她和团队指导了以省级英语骨干教师“邓雪梅名师工作室”为代表的优秀中小学英语教师,为地方基础外语教育改革作出了贡献。

永远在科研第一线

2012年暑假,参加了一场学术研讨会,获得新思路后,汤红娟立马回校开始撰写论文,同时与团队成员一道做研究和申报教学成果奖等工作。

那段时间,她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汤红娟身体出现故障。连续两个多月的病痛迎来的是一场手术。即使如此,她没请过一天假,一直坚守在第一线。

在繁重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余,她从未放弃科研。在汤红娟看来,高校老师必须要搞科研,否则,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课堂也必定缺乏魅力,教学必须结合科研。

“科研对我来说只是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汤红娟说,从事科研并不觉得艰辛。

因为多年的坚持,汤红娟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她提炼出了儿童英语教学法,大胆提出了“外语教学数理化”、“外语教育社区化”等构想,研究成果在省内外引起反响和好评。

2013年,汤红娟再次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儿童外语能力战略发展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研究”。2015年,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三不误的她,成为第十一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之一。在这之前,乐山师院仅有两人获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