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4期(总第3151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委员呼吁:避免“家庭作业”异化为“家长作业”
■教育导报特派记者杜蕾
《教育导报》2018年第14期(总第3151期) 导报一版

近年来,中小学生家庭作业异化为家长作业”的情况日益严重,家长反应强烈。这也成为了众多省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家长作业’确实令人痛心疾首。”省政协委员、富顺县第二中学校长陈刚对记者说,批改作业是教师的责任,不应该转嫁给家长。这样做非常损坏教育人的形象,会影响教育的有序发展。省政协委员、乐至县副县长李炜认为,教师的初衷是希望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但随着作业的加码,好初衷就变了味。

省两会期间,民进四川省委提交了一份《治理“家长作业”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我们在全省部分小学、初中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很多家长广泛地、被动参与到了学生家庭作业中。”省政协委员、民进四川省委秘书长张宏告诉记者,主要方式包括陪伴督促、辅导作业、检查批改作业、作业签字、做手工作品等。

“‘家长作业’凸显了家校责任边界模糊、职责不明,部分教师职能变相地转移给家长的问题。”张宏举了一个例子,成都市某知名学校老师不在学校直接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晚上8点准时在班级微信群发送作业安排,请家长督促学生完成,10点又发送答案,要求家长对学生作业进行检查批改、签字,从陪伴到审核都由家长“一条龙”完成。加上作业数量多、难度大,家长感觉被深度“套牢”,弄得焦头烂额,有怒不敢言,严重影响家校和谐关系,家校矛盾隐患突出。

而成都市调查显示,84%的受访家长因陪孩子写作业而头疼,其中24 .4%的受访家长表示非常头疼。“家长作业”导致一些家庭氛围紧张,甚至有的家长为陪伴辅导孩子而辞职。同时,学生“家庭作业”异化为“家长作业”后,家长检查修正后的作业呈现出的“满分”,与孩子参加考试后的“分值落差”明显,教师不能真实掌握学生学习状况,造成“上课”、“作业”两张皮,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和辅导改进,“高负低效”情况愈演愈烈。

对此,民进四川省委在提案中建议,我省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治理“家长作业”入手,制定指导性意见,指导学校教育回归本质。

一是厘清家校职责边界。应强调树人、传道、授业、解惑职责在学校,明确检查批改作业、了解掌握学生真实学习状况是老师的基本责任,禁止学校和老师安排家长检查批改学生家庭作业。而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等品德培养。

二是从制度上为学生留出全面发展空间。可将成都市计划试点部分小学下午6点放学这一尝试在全省推广试点,安排学生在学校完成家庭作业,将放学后的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参与社会实践、强身健体等。

三是主动适应“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新模式,按孩子能力和进度完成“动态分层作业”,不布置超越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学力要求的作业。

四是设立综合性的教育评价体系。调整并制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新体系,着力改善偏重学业水平指标的现有评价体系,合理提高其他反映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指标权重。

五是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强调由老师明确教学内容与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定期通报学业情况,避免家长对老师教育教学“指手画脚”、参与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