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6期(总第3153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在今昔对比中追思理想的教育
——读《教育艺术随想录》
■梁好
《教育导报》2018年第16期(总第3153期) 导报四版

《教育艺术随想录》是李希贵校长的第一本著作,其间的文字是20年前李校长在高密一中任校长时的工作经验总结、教育管理的花絮,时隔20年,重新修订出版,不禁让人感叹岁月的无情以及时间的流逝。然而,虽然时隔20年之久,但是李希贵关于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仍然有其积极的意义,有些做法与经验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过时,甚至今天看来仍然是极具创意的教育措施。

再版的《教育艺术随想录》,并不是简单的翻印,而是增加了李校长当下对教育的思考。在原有的每篇文章后面,李校长撰写了长短不一的续篇,这些大都是李校长走进十一学校之后与同事们的最新探索,有对20年前的修正,更有完善与拓展,两相比较,令人更有阅读的兴趣,耳目为之一新。

一篇篇经典的案例,极具研究的意义,也让人为之赞叹。如:在《开一条服务热线》一文中,李希贵写到在学校后勤管理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一方面总务处的维修工整天忙得团团转,跑了东楼跑西楼,修了楼上修楼下,顾了教室顾不了宿舍,而另一方面教师学生又经常抱怨找不到维修工,师生与后勤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对此,学校在教学楼后设置了一个“物资维修联系箱”方便了师生,提高了维修效率,校产维修转入了忙而不乱的有序状态。

20年后,李校长再来反思这个举措,并没有仅仅从纸条联系到网络技术手段的变革层面,而是提出:“从根本上解决服务及时性问题,还在于谁来评价维修人员的工作业绩,所以设计什么样的量表,让被评价者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业绩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被服务者都是谁,他们的需求又是什么,这才是问题背后的问题。只有这样的评价机制形成后,才可能创造出更多、更适切的联系方式。”

这就是具有卓越远见的教育改革家的管理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突破技术的局限,把眼光放在管理机制的审视与架构上。事实上,只有管理机制上的优化,才能催生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学校的事务有大有小,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后勤管理,都应当把管理的主动权交给下属,放权给普通教职工,管理者只要紧紧抓住评价权,注重价值的引导以及结果的运用,才能事半功倍,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让教职工主动思考如何去把工作做好,如何取得优秀的业绩,如何让自己的工作更具意义。

李希贵校长的《教育艺术随想录》中,更值得揣摩与玩味的是作为教育家的李校长对育人本质的探索,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思考。20年前,时代不同,教育的环境不同,教育的理念难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此,李校长的反思,并没有回避当初的青涩,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理念的偏差,以更理性的态度,更科学的方式,对教育提出更适切的方法,不仅是对20年前教育的回应,更是对当下教育的指导。

在《锻炼后进生的意志计划——无过失计划》一文中,20年前学校实施“无过失计划”,以周为单位制定逐步杜绝过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严格约束自己,力求造就完美无缺的学生。20年后的今天,北京十一学校提出办一所不完美的学校,培养一批有缺点的学生,给予学生更大的包容与理解,对于过失,为学生创设安全的环境,等待学生自我反思,让学生自由地成长。不求完美的教育,实质上正是向教育的本质与理想的教育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虽然,学生犯错的机会明显增多,但是,学生在犯错的过程中,收获的是经历与成长,这比完美的假象更有意义。

对人的关注,对学生的尊重,对生命的呵护,这是李希贵管理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李希贵教育反思的重要方向。书中类似的篇章不胜枚举,《为学生树立校明星》讲述其在原学校为了激励学生,为学生树立身边的学习榜样,学校开展“每周一星”活动,让校园形成一种人人学先进、个个争先进的局面。对此,如今的十一学校对这样的教育活动加以改进,坚持推出“每月百星”,而“百星”的遴选并不是以“品学兼优”为标准,而是以在某一方面有良好表现的学生为主要表彰对象,“每月百星”活动,一年下来即有一千余名学生被表彰,在4000人的学校园里,这样的表彰面很大,学生只要努力就有可能上榜。由此可见,李校长将教育的眼光放在大部分学生身上,以更广阔的教育视野,以及更深切的教育情怀,给予每一位学生出彩的机会,也让教育的内涵与意义随之扩展。

正如李希贵在书的序言所讲:20年前的教育,工具论尚占主导,对个性的关注和敬畏还远没有走心入脑,而今天,如何面向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唤醒自我、发现自我、并最终成为自我,已渐成为校园里的主旋律。

在我看来,这部书最大的意义在于每篇之后的《今日反思》,从今昔对比中,可以触摸到李希贵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可以感受到这种扎根实践土壤的教育理论的生长过程。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炼,在提炼中发展,随着李希贵娓娓道来的文字,我们感受到了其深邃的教育思想,而这种自我反思的精神,更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