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18期(总第3155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一个彝家三代人的教育接力
《教育导报》2018年第18期(总第3155期) 导报二版

(上接1版)

10年前,吉摸吕批和妻子曲比夫几到浙江台州打工,他们带着儿女到浙江上学。今年,受当地政策影响,3个孩子必须回到原籍读书,提前回乡就是给孩子们联系学校。

吉摸吕批和吉河岗杆是堂兄弟关系。“念书的基因”在吉摸吕批身上继续传承。

1992年,吉摸吕批在克觉乡中学读初一,成绩是全校第一。他的大哥吉摸克日读初三,成绩也是第一,准备报考中师。但家中的经济条件不够供两个娃同时读书。

吉摸家的火塘边,举行了一次抓阄,哥哥抓到了上学的机会。吉摸吕批号啕大哭,父亲安慰他:“如果你哥哥考不上中师,你就继续读!”

后来,哥哥吉摸克日考上了中师,毕业后回到克觉中学当上了教师,吉摸吕批只好外出务工。和吉河岗杆一样,他也把读书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

带着孩子外出务工的生活并不好过。吉摸吕批在工厂里当车工,最开始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妻子曲比夫几在出租屋带孩子,五个人住一间屋,挤一张床。

孩子们上幼儿园了,每学期都欠学费,曲比夫几便到幼儿园做工偿还。

吉摸吕批的3个孩子在当地学校都很优秀,大女儿吉摸阿薇还在班里担任班长,成绩年年全校第一。

读书的“接力棒”,稳稳传递。

“不管哪个民族,都需要科学和文化”

通过与当地教育部门沟通,吉摸阿薇被安排到相邻的黄琅镇中学就读。吉摸吕骑着摩托车到学校“考察”。正好赶上学校假期维修施工,他说:“学校比浙江的还大咧!”

侄女儿吉河石加的讲述让他稍稍安心。现在雷波县的学校和成都的学校都结成了“对子”,成都学生上的课,通过网络直播,雷波学生可以同步学习。

吉摸吕批最小的弟弟吉摸吕且2014年从凉山州彝文学校师范专业毕业后,应聘上了村幼教点的辅导员。最近,有知识、有文化的他,被选为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管理后备人才。

这个春节,吉河、吉摸家的人格外齐。大家往火堆里添柴,一边谈论着儿女们的学习,谈论着来年的工作规划,越说越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