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20期(总第3157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忆元宵
■朱秀坤
《教育导报》2018年第20期(总第3157期) 导报四版

花与鸟同名的有杜鹃,节日与食物同名的唯有元宵。

一般人以为元宵是北方的叫法,南方人称为汤圆。其实两者的制作工艺有区别,元宵是将馅儿弄湿,扔进糯米粉堆里,反复滚”出来的;汤圆则像做馒头一般和好糯米粉成团,将馅儿包进去,包汤圆是也。

我在塞外的部队那些年,每次探亲总在腊月底,快过年了。火车晚间出发,我就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到常去的那家店里,买上一大碗元宵,吃罢,上车。元宵属黏食,易饱腹,还抗饥。对一个长途跋涉的人而言,是极好的食物。吃饱了,汤汁也喝下,全身暖洋洋的。然后顶着朔风,幸福地驶往家的方向。

后来到了皖北,驻地附近有卖汤圆的,在一菜场,现包,现煮,煮在锅里,是桂花汤圆,赤豆馅儿、核桃仁馅儿、黑芝麻馅儿的都有,煮得白胖而诱人。刚出锅时,撒一把糖桂花,还有酒酿,香喷喷,甜滋滋,老远就闻到一股桂花与酒酿夹杂的特殊香味。经过那里时,我常会坐下来,买上一碗,慢慢地品尝。

其实在我们老家,根本不过元宵节,过“十六夜”即正月十六,这天不吃元宵或汤圆,晚上炒糍粑吃。糍粑用糯米团加工而成。糯米团是腊月里蒸下的,养在冷水里,存放一个月不会变质。炒糍粑需洒些盐水,撒大把蒜花,炒得两面金黄,炒出干巴最好。

后来进城,正月十五,看岳母滚元宵,在簸箕里滚出来的元宵,跟樱桃一般大,撒了糖的,也好。

我还是更喜欢用糯米团炒的糍粑。

元宵节的主题是观花灯。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其实观灯是一方面,主要还是看人,如此灯月朦胧的浪漫之夜,有情人一个灯前,一个月下……真正看灯的,不过是爱热闹的老人孩子罢了,有情人哪有心思去看灯。

老家的“十六夜”是有许多习俗讲究的。家家炒瓜子花生蚕豆,炒得“噼啪”作响,谓之“炸老鼠眼”。人人跨火堆,去晦气。半大小子爱舞火把,在月下的广阔田野间嬉闹狂欢。女孩儿则躲在家里请“灰堆姑娘”,做占卜算命的游戏。小孩子们人手一只花灯,莲花灯、西瓜灯、白果灯、兔子灯……欢天喜地的,在大月亮底下游走。

进了城,元宵夜也没多少花灯可看。倒是看到有一盏盏孔明灯冉冉升起,开始昏黄色,升至半空就成了火红,幽幽地越升越高,温暖了夜空,又使夜空变得更加空旷,仿若星星。看久了,看一盏盏灯次第熄灭,便有种凄凉之感笼上心头。

我还是更喜欢猜灯谜。在文化馆或一些商场,元宵节总有猜灯谜的,也有灯,宫灯、花灯皆有。或者悬上好多丝线,挂了红绿黄粉的狭长纸条,每张上面都是一则灯谜。摩肩接踵的人群或举头读谜,或低头思索,猜中了马上乐呵呵地挤到领奖处,大声报出谜底,自豪地领上奖品,或一管牙膏,或一支圆珠笔,或一个电动的小花灯,发奖的、领奖的都开心。

前几年,元宵节吃罢晚饭,我会兴致勃勃地领小女出门,去猜谜语。往往能领上几个奖品。归家途中,月上中天,时不时响起几声鞭炮,连月光亦有新意,父女二人很有成就感。

这两年,人人有了手机。猜不出灯谜的,上网一搜,马上有了答案。你这边正思考呢,人家已经在那里说出谜底了,一点意思没有,也就失了猜谜的兴趣。

那时,我喜欢猜字谜,尤其带谜格的,什么卷帘格徐妃格梨花格白头格的,看到就想猜。

现如今,自己也白了头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