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20期(总第315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返璞归真的校内公开课
■刘跃
《教育导报》2018年第20期(总第3157期) 导报三版

许多学校规定任课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但在现实中,一些教师上公开课的积极性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教育教研部门在教研活动中所举办的公开课树立的标准较高,要上好一节公开课所花费的准备时间过长,所耗费的精力过多,因此,造成一部分教师有畏难心理;还有的教师平时上课准备不充分,不敢展示自己的真实课堂;有的教师认为上公开课的意义不大,流于形式;有的教师担心上公开课影响到正常教学进度等等。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十分重视校内公开课的开展,他在《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一书中说:“关起教室门来上课的教师不能称之为公共教育的教师。因为他们只是把教室、学生当作私有财产,把教师这一职业私有化而已。”他指出,“改革学校的第一步,就是在校内建立所有教师一年一次的在同事面前上公开课的体制。”

校内公开课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环节,缺乏真实鲜活的教学案例,校本教研就成了无源之水,这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校内公开课必须开展,而且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公开课要常态化。现在,许多学校都是在进行教研活动时才安排公开课。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课堂公开常态化,只有特殊情况下,比如任课教师进行单元测试等,课堂才不公开。任课教师随时做好上公开课的准备,其他教师随时可以进入课堂听课。课堂公开,一般情况下并不影响任课教师教学,而且,在随时可能有人来听课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在课前会更加用心地备课,研究学情,改进教法,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其次,公开课要真实化。在公开课不常态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只是偶尔上一节公开课,会花更多的精力去准备这节课。而公开课常态化后,任课教师只需把平时的课堂公开即可,这也最大限度地接近了真实的课堂。公开课真实化了,才能改变公开课是一种上法,而真实课堂又是另一种上法,为公开而公开的“假课”“表演课”。公开课真实化了,才能更准确地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情,从而为校本教研提供有效的案例。

再次,公开课要研讨化。学校开展公开课的目的,不是为了监督教师的课堂情况,不是为了公开而公开的“形式主义”,而是为了进行研讨。公开在课上,用意在课下。如果没有课后集体研讨的跟进,公开课的目的就无法达到。所以,公开课后,集体的校本教研必不可少,尤其是同学科教师的研讨不能缺位。在研讨中,不掩盖缺点,不夸大优点,不吹毛求疵,实是求是,畅所欲言,让授课者和听课者都有所收获,最终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微山县璎轩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