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25期(总第3162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邻水县鼎屏小学
川剧从舞台 走进孩子心中
《教育导报》2018年第25期(总第3162期) 导报二版
邻水县素有群众川剧“戏窝子”之称,川剧是全县的特色文化。近年来,为全面推动戏曲发展,邻水县教科体局与县文化馆联手,在鼎屏小学建立“川剧传承基地”,全校师生在“传”与“习”当中,让“川剧文化”从课本走向生活,从舞台走进孩子心中,生根开花。

“戏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教育的载体,把川剧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在拥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与提升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课。”邻水县鼎屏小学校长任宗成这样说道。

该校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为总体目标,以戏曲进校园”为突破口,拟订了一年起步、两年普及、三年出色”的川剧传习目标,制订了《戏曲(川剧)进校园实施方案》《戏曲(川剧)进校园活动督导方案》等,设立了舞蹈节、工艺(美术)节、戏剧节等,形成了“馆校联姻、学校为主、家庭为辅、共习川剧”的模式。学校投入20余万元,装备了戏曲(川剧)排练室、练唱室、训练场等,聘请县文化馆川剧名角指导老师8名。

打开了解、传习川剧的新通道

在三年级3班,笔者看到美术教师雷倩正在教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川剧,从服饰到脸谱,寥寥几笔,勾勒出“生旦净末丑”多彩角色,让孩子们感受川剧绘画的线条美和色彩美。学生在常用的笔筒、书签、水杯上,自己设计了形态各异的川剧图案。

“最开始,提到川剧,多数孩子知之甚少。现在,孩子们会主动去了解川剧,学习川剧曲目,甚至在 T恤衫印上自己喜欢的川剧角色。”雷倩告诉笔者。

除美术课外,该校将川剧与音乐课、舞蹈课相结合,普及川剧知识,选择适宜小学生练唱的戏曲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了解川剧。

每周二下午,是该校川剧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川剧欣赏、变脸、川剧(戏曲)操等课程,练习发声、走步、压腿、锣鼓等基本功,学习变脸、藏刀、吐火、踢慧眼“四大绝招”。

“我喜欢川剧,老师教后,我在路上想动作,在客厅里练步伐,在梦中上舞台。最喜欢《俏花旦》,连打两个前翘的动作,我差不多6个月才练好。”四(1)班的曾悦可一脸自豪地告诉笔者,她立马现场展示了那套动作。

五年级1班的周可欣特别喜欢川剧的变脸艺术,抹脸、吹脸、扯脸,她每天都会花两个小时练习,一学期后就能轻松地变换四层脸谱了。今年,她的目标是变换九层脸谱。未来,她憧憬能够到戏曲学校深造。

“戏剧传习,活动很关键。”该校副校长陈春梅说。近年来,该校通过举办川剧专题讲座、欣赏川剧名家作品、观看川剧手抄画报、制作川剧表演道具、书写川剧主题征文、参与川剧节目表演等方式,开展川剧进校园、进课堂、进课间、进家庭活动。

学校还探索出川剧传习“知识普及、唱腔训练、动作排练、角色表演”层递课堂模式,川剧(戏曲)操基本功练习、动作与戏曲融合、戏曲操展示教学模式和音乐课堂“视、听、唱、演”四步教学法,形成了“川剧四进”教育特色。

该校的戏曲《俏花旦》、川剧《变脸》参加邻水县艺术节展演获一等奖,参加广安市网络春晚、元宵佳节文艺汇演获好评。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川剧),被广安市评为“广安市戏曲特色学校”。

目前,学校正在开展《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实践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学生在戏曲传习中的生理、心理成长轨迹,以及校园戏曲(川剧)传习取得的实效、经验,探究在新时期素质教育、艺术素养提高方面的策略,探索农村学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实践研究策略。

培养川剧保护传承的后备军

    邻水县文化馆馆长蒋晓明介绍,为支持、推进“川剧进校园”,县“非遗”中心派出专业人员在鼎屏小学二三四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川剧课程,将川剧艺术纳入小学艺术特色教育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欣赏川剧载歌载舞、风趣幽默的艺术风格,使之成为川剧保护传承的后备军。

为进一步实施戏曲(川剧)进课堂战略,打造学校艺术特色,城区4所小学选拔了60名优秀小演员,成立少儿川剧传习班,由县“非遗”中心相关专业人员传授川剧表演技艺,培育邻水本土川剧传承人。

从今年暑期开始,该县每年举办一次全县中小学音乐教师川剧培训,讲授中国川剧简况、川剧历史与流传情况、川剧声腔艺术、川剧主要表演程式等知识,学唱、排演一至二段川剧折子戏,观摩赏析川剧经典剧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阳利 包娅娅 曾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