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25期(总第316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孤傲的背后
■陈治勇
《教育导报》2018年第25期(总第3162期) 导报三版

忘不了那个下午我的那节语文课。

林辉(化名)的坐姿很是问题:身歪,脚倒,头靠墙,而且桌子上空空如也。这是一个学生的学品出了问题,而且极具传染性,极有可能蔓延整个课堂。倘若如此,这样的课堂难有效率可言。我决定制止这一现象。

“林辉,上课了。”我以平和的语气提醒着,“请坐好一点。”我控制着情绪。他抬头看看我,又把头转向了窗外,当我如浮云。我有点动火,嗓门高了一点:“请坐直了!”一字一字,极具杀伤力。他的头微微上扬,看着我,目光冷冷的,还带着一点不屑,抖了一下脚,竟然变本加厉,把双手交叉在胸前,眼睛依然望向了窗外。此时的我已是怒不可遏。“你究竟坐直还是不坐直?!”他瞪了我一眼,嘴巴一撇,眉毛一扬,鼻子嗤嗤两声,双脚又抖了两下。

我怒了,潜意识里踢了他一脚。此时的他也变本加厉,双手一拍桌子,嘴里嚷嚷着方言,我有些听不懂,但从他的表情和语气中我知道他一定是在骂我。于是,我积聚的火山爆发了,一把抓住他的脖子,吼声震天。学生们本在读书,一瞬间,徒留一室寂静,一双双眼睛聚集在我们身上。

我就这样揪住他,望着他。透过他的眼,我看到了一种仇视却又无奈的哀怜与愤怒。这种感觉是我以前未曾发现过的。我心里有了些许的波动,“学生是犯错误的时代”“任何行为总有他的道理”“你要打人时,请把你的手在空中停留3秒钟”,一句句教育箴言在我耳边响起。我想,这孩子定有隐情,如果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严厉地责罚他,那么,我的教育生涯将会因此烙下一个污点,留下不可释怀的遗憾。

两年来,我不曾见过林辉的这种眼神,这孩子虽调皮任性却也善良可爱。他的家庭情况我也知道一点:父母关系不好,都不管他,只有年迈的奶奶照顾他。应该说,家教是存在问题的。可他上午上课时还好好的,下午怎会出现这种状态?其间定有隐情。我静下了心,放下了我的手,拉着他的手走到走廊上。凉风丝丝拂来,在沉闷的下午突然令我们舒适许多。“林辉,告诉老师,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温柔的问话,如春风划过,厚厚的冰块突然裂开了,他的泪流了下来。这不是一个男孩的惯常行为,我继续追问,他一点点都告诉了我。

就在这天中午,奶奶告诉他,爸妈离婚了,他以后将跟着爸爸生活,这个消息犹如一块巨石压着他。下课时,一群同学欺负他弱小,打他的头,并把他摔倒在地,他想告诉老师却又觉得不必要,不是怕给老师添麻烦,而是因为觉得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也是一个坏孩子,老师不会为他解决困难,说不定还会挨一顿骂。这种有冤无处诉,有苦只能吞的感觉让他十分郁闷。他说,他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很失望。……

我为之心疼。缺少家庭关爱,这个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自卑的,孤傲的外表下是一颗孤独寂寞的心,可又有谁知道呢?由于基础差,学习不好,再加上从小学以来养成的“劣性”,使得一些老师对他冷眼相待。因为自卑,所以他经常惹事,以博得老师对他的关注,可这更使得老师们对他“敬”而远之。于是,他心中那颗自卑的幼苗也就越长越高了。这只是他的错吗?学习不好,品质不好,我们为师者难道就没有过错?

我能做什么呢?我只能做一个老师该做的事情,安抚这颗幼小却伤痕累累的心。我为刚才的理智而庆幸,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阳光拂过栏杆,书旁的鸟雀叽叽喳喳地闹着。我们,稳稳地交谈着。

感谢这个下午的相遇,让我有了一次洗礼灵魂的机缘。

我想,我们身边有多少个“林辉”,因为家庭、成绩和爱的缺乏,正被自卑吞噬着。而为师的责任又是什么?难道只是学生的分数?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我们有没有关注他们的心灵?难道学生的身心健康敌不过分数吗?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能否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触摸他们貌似坚硬的心田,每天和每一个学生来一次感情交流——谈一次话,拍一次肩膀,或者给一个微笑的眼神。如果我们暂时做不到,那就至少保持一个笑脸,保持一个战斗的姿态,给学生传递一些温情、爱和自信吧。它们传递给学生的将是温暖,关爱,友好,向上的信心,更有人生的希望。当每一个孩子都充满着希望,当每一个孩子都感觉到温暖时,我们的教育又怎会不成功呢?

那天的晚自习,林辉很认真地在做作业,他从未如此认真过。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