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25期(总第3162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村小少年当上“小院士”
■本报记者何文鑫
《教育导报》2018年第25期(总第3162期) 导报一版

在村小念书的宋凌锐,没想到能去北京,而且还当了“小院士”。

“我们那个比赛有四五十人,我并没有那么紧张,就按照自己平时操作的步骤进行展示。”当被问及在北京比赛是否不适应,这名即将小学毕业的男生,回答得很沉稳,脸上没有兴奋,就像通常所认知的技术男那样。

去年底,自贡市沿滩区团结小学学生宋凌锐和他的4位同学,以及中心校逸夫小学的10名同学去了趟北京,参加第13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全国展示交流活动。

对于来自乡村的宋凌锐而言,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北京,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活动,而且主题还是自己喜欢的科技发明。“既新鲜,又感觉好玩儿。”回忆几个月前的行程,他的嘴角略微露出一丝微笑。

宋凌锐最终脱颖而出,获得了“小院士”的称号。帮助他赢得这一荣誉的,是他改进的毛球修剪器。

空余时间,他沉浸于发问和搞点日常生活用品小发明。一天,宋凌锐发现家里的毛球修剪器虽然好使,能及时解决毛衣起球状况,但对于粘于其上的毛或碎屑,却束手无策。

如果另外再买一种器具,就会产生浪费。“刘海贴可以粘去那些毛,何不在修剪器外刀网的保护盖上加一层刘海贴?这样既可以修剪毛球,又可以除尘、除毛。”想到这一层,宋凌锐开始了他的小实验。

一根橡皮筋、一个刘海贴与毛球修剪器结合,剃除毛球和粘掉毛,实现了二合一的功能,经济实惠。他取名叫“多功能毛球修剪器”。

“我刚开始带他的时候,他没事就跑来问东问西,想到一些小点子就有点痴迷。”宋凌锐的科学指导老师、3年级数学教师朱瑗说。

与不少村小相似,团结小学没有专职科学课老师,甚至没有自己单独的实验室,但身处乡村的师生并没有停止追求科学的步伐。

学校按照课表,安排了老师兼科学课;利用下午第三节开展兴趣活动,对于像宋凌锐这样喜欢搞点小发明的学生,可以与老师深度交流;老师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实验器材拿到班上,给学生演示。

团结小学校长陈自强说,中心校每学期都会组织3个村小去开展科学实验比赛,为学生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热爱科学和发明创造。

“他们的发明可能不那么高端,甚至显得有些小儿科,但科学的种子播下去,谁知道不会长出一些参天大树来呢。”陈自强说,对这些乡村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发明中获得的满足感,以及不再羞于表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