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26期(总第316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教育专家共话“资优生培育”——
每个孩子都是“金子”
■记者 吴宇婷 何文鑫
《教育导报》2018年第26期(总第3163期) 导报三版
网络上将资质特别优秀的学生或学生群体定义为“资优生”,也就是“学霸”,其共同特征是:智商较高、学习成绩优秀、思维活跃、具有优秀特质的在校生群体。“学霸”是如何炼成的?如果孩子并非资优生,又如何获得资优的教育?

日前,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教育科学论坛》编辑部、成都市第七中学承办的四川省第三届“资优生家校共育高峰论坛”举行。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学者围绕“培育资优生核心素养,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奠基”主题进行探讨交流、建言献策。

教育者应学会长善救失

让学生获得与自己能力匹配的教育

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刘京海认为,当学校教育与学生发展相适应,每个孩子都可以是资优生。他举了一个例子:

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曾收了一名因成绩不合格被其他重点中学拒收的学生,该生进入闸北八中后,学习非常刻苦,还竞选成为班长,最后考上一本学校,并出国深造。学生家长告诉刘京海,“孩子当初如果进入了市内顶尖的重点中学,不一定有此成就。孩子基础功本来就弱,刚好学校所教的基础课程都非常精彩,深受他的喜欢。此外,孩子还首次当了班长,虽然一开始一头雾水,但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班长工作做得很好,他也找到了自信。”

在刘京海看来,这样的学生同样可以成为资优生,因为他获得了与自己能力匹配的学校教育,而这种教育让他找到了自信。“我们的教育者应学会长善救失,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他发扬光大,培养学生自信与独立自主意识,同时正确认识学生的不足,通过耐心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和改正。”刘京海说。

此外,刘京海认为,要想让孩子变得优秀,家长也需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例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就“带偏”了许多家长。他分享了一个“同卵双胞胎”的实验,实验中,一个孩子从出生后第48周学习爬楼梯,共练习7周;另一个孩子晚学习4周,练习时间也缩短为2周,结果在同等距离与环境的“爬楼梯测试”中,第一个孩子用了20秒到达终点,而第二个孩子仅用了10秒左右。

刘京海认为,该实验印证“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并不具有科学性。“大器早成属于个案,而大器晚成才是规律,教育与成熟存在一定关联。家长在教育上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与孩子的发展规律,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兴趣不应作为学习的起点

走出教育误区,培养有责任感的学生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认为,如今,家长、学生在教育中都有几个误区。

第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我发现,即使读到博士,我也不喜欢学习,我还是喜欢玩耍以及使我感到放松的事情。所以,兴趣不应作为学习的起点,应作为学习的结果。当学习有成就感时,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才能让孩子学习的动力更加持久。”

第二,学生以为自己偏科都是任课老师的错。“这个问题的症结是学生缺乏自我责任感、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学生发现某个任课老师讲得一般,甚至‘差劲’,学生应该想办法利用课余时间将这门课学好,而不是将老师教不好作为学不好的借口。”周彬认为,学生应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上,转变学习态度,学会自主学习,懂得为自己而学。

老师在教学上也走进了“关注考点”的误区。周彬分享了自己学习数学的小插曲,他小时候听到“无理数”时特别诧异,他不懂为什么这些数要叫“无理数”。进入大学后,周彬接触到学科史才恍然大悟,原来数学中很多专业术语都是英语直译过来的,不可过分解读字面意思。通过学科史,他了解了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来历,这一章节的知识才串联起来。周彬认为,老师不可只关注考点,点对点教学,还应理解某个知识点在学科中的发展作用,将每个知识点串联,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加强学习效果。

此外,周彬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的“资优生”不仅指学习成绩好、知识储备多的学生,还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学校也应多培养有话筒感的人,让优秀学生懂得用声音影响别人,成为年轻人的榜样和标杆。

学会抓住事物本质

让孩子在复杂世界中找到真诚与快乐

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教授周涛是成都七中的优秀毕业生,他认为,中学6年是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学生在这期间所接触到的人、教育方式都对他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有着重要影响。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的比较单一,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应读重点中小学、大学、研究生、博士,沿着这条路就能走向成功。这一套模式被多次复制,导致孩子人生观受到局限。”周涛认为,老师、家长应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自主意识,引导孩子建构多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用独立自由的方式探索世界,并思考自己想要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周涛还发现,不少青少年进入社会后,容易被各种欲望所影响,如果孩子没有坚定的信念,价值观容易被扭曲,走向歧路。“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东西会诱惑我们,一是物质的欲望,二是前进道路上的捷径,也就是‘投机取巧’。家长应将付出和收获的因果关系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坚信付出努力是得到的不二法则。孩子只有抛开对付出的质疑,抓住事物本质,让生活简单、纯粹,才能获得快乐。”

如何让孩子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周涛看来,家长必须提升孩子的格局和视野,引导孩子对自己有一个较高定位,例如成为科学家。当孩子对自我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且深知自己在为一个多么伟大的理想而奋斗时,他就不会在乎坎坷、挫折和痛苦,也不会纠结一城一池的得失。

周涛还建议家长要勇敢放手。很多家长回顾一生,不一定满意自己,也可能逐渐变成了自己曾经不喜欢的人,但不要让自己的遗憾影响下一代,关键时候应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当孩子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家长也不要担心。孩子只有充分体验了痛苦,并从痛苦中站起来,才能获得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