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27期(总第3164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研究者
——读《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
■汪雅霜
《教育导报》2018年第27期(总第3164期) 导报四版

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发现从事教育研究有利于个人的专业发展。相较于专门从事研究的教育学者,一线教师身处教育情境之中,有其独特优势。但大量的实践表明,若无系统的学术训练和长期的学术积累,其一方面很难实际开展研究,另一方面也不能保证研究的质量。

一线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研究者?四川师范大学雷云教授《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一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阐释。围绕“教育知识如何可能”的研究主题,该著着力探讨了教育知识生产的条件、机制与过程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创见,勾勒出教育研究者的理性生活方式,从理论上,为我们思考“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在实践上,为一线教师真正走向专业的教育研究提供了宝贵建议。全书旁征博引、深刻透彻、富有启发,是相关研究领域近年来,一部难得的学术佳作。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研究者,首先,教师要尝试与教育知识生产者建立直接的交流。通过直接的交流,教师既可获得坚定的知识信念,激发起崇高的学术追求,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知识生产,又能够从中习得教育知识生产的具体技术,掌握知识文本的发表结构,学会一套容易为知识社会所接受的表述方式,以此进入更为广阔的“共同”教育知识社会和“前人”教育知识社会。

其次,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学界的学术交流。在学术交流中,教育学界对教育知识生产的具体实践的展示,可以激发起教师参与教育知识生产的愿望。同时,教师可在学术交流中了解时兴的教育观点,学习教育知识的表述方式、逻辑论证方法。

第三,教师还需了解“前人”教育知识社会。正是前人社会日积月累的知识生产活动及其成果奠定了学科思维方式,不掌握这一思维方式就很难发现和提出真问题。教师有必要对以往学者们提出的一个又一个教育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和由此产生的教育知识进行反复揣摩,从而形成教育学科思维方式。

简言之,一线教师可以通过与教育学者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获得知识信念,习得生产技术;通过进入教育研究学术圈,了解教育知识生产实践,掌握知识前沿;通过与历史上的教育学者“对话”,掌握教育学学科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和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知识生产成果,并积极参与知识社会的学术交流,从而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和研究质量,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研究者,并以此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