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27期(总第3164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教育信息化是补齐教育短板的“最好利器”
——以凉山州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例看教育改革和创新
■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李兆鸿
《教育导报》2018年第27期(总第3164期) 导报一版

信息技术的普及促进教育迈入了全新的信息化时代,推动了教育发展方式、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我省教育信息化实践成效充分证明,教育信息化正在带动我省教育发展思维、观念、途径的变革,正在驱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育人方式的创新。甘孜州等不少地方的实践再次证明,利用教育信息化是解决边远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最快捷、最节省、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是解决这些难点、薄弱点的最好利器。近年来,凉山州各级党委、政府狠下决心,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发展状况有所改变与提升,但由于教育整体基础薄弱、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仍然是阻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十九大确定的新时代新思想要求,凉山教育发展需要面临“传统思维、传统手段、传统模式”的变革与创新问题,即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思维和信息技术新手段来开创凉山教育发展的新途径,产生新效果。为此,需进一步进行探索。

一、加快宽带网络建设,用互联网开辟教育发展新路

很多导致固守陈旧、变化甚微的原因,都是因为思维意识、思想观念的封闭。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会冲破封闭的“闸门”,会打开眼界,会驱动很多变化,这对发展现代教育来讲,尤为重要。因此,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及其网络条件下的环境建设,是开启凉山教育新发展路子的极其重要基础。而目前凉山州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仅达到60%多,与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是凉山州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迈过的“一大坎”。只要每个学校都联通了网络,凉山教育发展就会打通新渠道,打开新“大门”,走上新路子。

二、大力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用网络远程教育加强加快教师培训和教研教学指导

凉山教育发展中,一个最大的核心问题是教师奇缺,教师教学业务水平达不到要求的问题比较突出,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也比较突出等等,导致教学质量普遍较差的状况。因此,对现有教师进行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是当前凉山教育工作一个十分繁重而紧迫的任务。但是,用传统的集中培训方式,不仅费用巨大,也不可能高效解决这一难题。从甘孜州创办“康巴网校”实践探索的经验看,为远端学校教师提供网上“每天一小时”的教师学习课程、通过网上教研交流、提供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等等,帮助远端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学习机会,费省效宏地、快捷方便地解决了教师随时学习、培训提高的难题。因此,凉山州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发展这样的网络远程教育,解决突出的发展“瓶颈”问题。

三、打造本土化资源平台,实现与各级资源平台的互联共享

凉山州应集中力量打造类似甘孜州“康巴网校”的本土化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州级教育资源平台,并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省级教育资源公共平台等各级资源平台对接互通,尤其要充分利用上级两大平台优质公益免费资源渠道,集成各种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并进行本地化再造融合,使之成为适合本地文化、本地特色,符合本地学校教学需要、教师学习需要的适用、好用的“本地化优质资源”,利用网络随时提供给学校教师方便使用。

四、以网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州内优势学校的主体带动作用

本地相对较好的优势学校,最具地方文化、地方特色融合力的优势,最能发挥“造血功能”作用。凉山州有大量的远边的“教学点”和薄弱学校,长期处于“鞭长莫及”状态,因此,要运用好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互联互通”的优势,将州内各级较好的具有一定优势的学校集合起来,利用网络形成“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精准帮扶格局。比如乡镇中心校带本乡镇的村小(教学点),县城学校带乡镇学校,层层带动,整体联动,区域间形成帮扶网络,逐级提升,整体带动,以内生动力及州内自身优势,借助外来优质资源,共推共促凉山州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