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29期(总第316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上一堂简单的科学课
■陶涛
《教育导报》2018年第29期(总第3166期) 导报三版

在一次小学科学教学研讨活动中,多位教师执教了《谁先迎来黎明》一课。其中,在探究地球的自传方向时,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一个问题:讨论地球的自传方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这个问题一展开,学生就被绕糊涂了。学生一会儿说是逆时针转动,一会儿又说是顺时针转动。即使在教师总结之后,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有一位老师在讨论中也频频出错,较为尴尬。

对于地球的自传方向,科学教材中已明确提出是自西向东。当学生拿到地球仪后,他们其实很容易就能明确地球仪的方向,并且演示出地球的自传方向。如果一直用自西向东表述,那么学生和教师都是不容易混淆的。而教材中在表述自西向东时,在括号里提到了逆时针,所以就有很多教师也开始提出逆时针。这样一来,学生就出现问题了。首先,学生对顺时针、逆时针的认识并不直接,要经过思考才能反应出来。其次,观察的方向不同,顺时针、逆时针就有变化了。因此,学生就比较难以理解。

课后,在场的听课教师纷纷提出几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和演示地球的自传时较为混乱,尤其是学生的思维,其过程和结果都不够清晰。我们在分析这几节课时,一致认为问题的关键就是上课教师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本来用自西向东就能够很好表述了,可一将“逆时针”扯进来学生就容易混淆。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喜欢站在自身的角度去揣测学生。我们总担心学生听不明白,所以,总是反复地强调很多问题,把很多简单的问题处理得较为复杂,可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如果我们随时都能切实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就不会将简单的问题变复杂,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师范银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