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30期(总第3167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无声世界的大学路
■本报记者 何文鑫 文/图
《教育导报》2018年第30期(总第3167期) 导报二版
早在1990年,乐山师范学院就开始招收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然而,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大学离他们依然有不小的距离。2015年,乐山师院与省内4所中职学校合作,招收5年一贯制听力障碍学生,开设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成为省内第一家。

这让结束初中学业的特殊学生,看到了继续学业的希望。

舞蹈课上,师生沟通只能依靠大鼓和手语。

光照进偌大的舞蹈室,老师扭动腰肢和手示范着。镜子中反射着7名青年的笑容。

看起来和普通的舞蹈课并没有什么不同。但炸耳的“咚咚咚”鼓声,站在舞蹈老师杨蓓蓓身边,用手语进行翻译的特教老师朱彬,都提示着外来者,这堂课有些不一样。

7名青年是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大一学生,他们完全丧失了听力。老师只有凭借鼓声的震动和手语同学生交流,每一个动作最少要比普通学生多花三倍的时间。

从遂宁市船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毕业时,陈镇报考了两所省外大学。但要么离分数线差一点,要么离家远,母亲不放心,花费也有点大,让家贫的他们负担过重。

“其实,我还是想考本科,考不上就复读。”头向后一仰,陈镇大笑着用手比画。“语气”中流露出饱满的自信。

幸运的是,他赶上了乐山师范学院招生。陈镇和9名同学最终被录取,成了学校特殊教育本科听力障碍第一届学生。开学后,3名有残余听力的同学去了普通班,为的是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

根据本科培养方案,学校为他们开设了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有心理学、大学英语、体育等,与普通学生的课程没多大差别,教材也是一样的。

“他们学得很辛苦,我们看着也心疼。”听障班班主任周丽岚说。活在无声世界的他们,对抽象事物很难理解。遇到心理学中的“行为”“行为潜能”等概念时,老师需要举很多的例子。

刚入学那段时间,常常有学生跑来找周丽岚,哭得稀里哗啦。不是抱怨,而是干着急,怪自己学不好。有学生去上厕所,却一去不复返。等找着了,学生有些焦躁地说,感觉脑子里乱得很,坐不住。

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场地大了,周围的伙伴多了。对于长时间处于相对孤单状态的他们来说,要融入大学生活,必须一点一点努力去理解周遭的一切。

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乐山师院特意派周丽岚和手语教师苏诚分别去天津理工大学和长春大学学习,借鉴经验,也结合本校实际。专业课的设置上,学院偏向于艺术和师范方向。

一堂课,学院给这些特殊大学生配了3名老师,主讲者、手语翻译者、个别辅导老师。特殊教育学院特教专业的学生也没闲着。迎来特殊的师弟师妹,他们颇为高兴,对其进行一对一课业辅导,带他们熟悉校园,出去玩。

让老师们倍感欣慰的是,10名学生,没有人想要放弃。他们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一遍一遍复习。

陈镇最头疼的是英语。“常常看不懂,只有找学姐先帮我翻译成汉语,我再反复看。”除了一些社团活动,他很少单独走出校门,到乐山的街市去。

“他篮球打得特别好,去年,我们学院与其他学院比赛,对方要两个人防守他。”在周丽岚眼中,陈镇阳光、能干、不怕苦。学校迎新晚会彩排,他练到凌晨也没怨言。

当老师介绍说,他是国家二级运动员,参加学校活动常常有女生为他欢呼时,陈镇害羞地笑了。周丽岚开导他,要学会拒绝,不要答应太多部门的邀请。她担心陈镇太受欢迎,会被繁重的学业和频繁的社团活动累垮。

比起陈镇的活跃,他的同学谯钛方入学后却放弃了绘画、书法等爱好,为的是珍惜机会,把落下的课先补上来。甚至,她爱看的小说也不得不暂时搁下。

“要坚持画,坚持写,坚持跳你擅长的舞蹈啊,别丢。”陈镇笑着鼓励一旁的同学。

谯钛方的父母是老师,一直鼓励她,支持她考大学。从小,爸爸就带她练字。但她的大多数同学却没有这样的家庭和运气,在特校念中小学时,隔段时间,就会有几个学生不再来了。

陈镇说,毕业后想当体育老师。快看完中国文学四大名著的谯钛方,想当语文老师。

受益于乐山师院与省内4所中职学校的合作,陈镇的妹妹也将结束成都一所中职学校3年的学习,来到乐山师院。

今年,乐山师院准备招收20名本科特殊学生。有新同学要来了,陈镇有些兴奋,说要带他们逛校园。但,更让他期盼的,还是妹妹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