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31期(总第3168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由手到脑,生态文明教育在校园落地
《教育导报》2018年第31期(总第3168期) 导报二版
文明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具体到学校,怎么落地?泸州高级中学作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所进行的“五个一”环境教育模式值得借鉴。

保护一片珍贵树林

泸州高中校园内有126棵百年红樟树,枝繁叶茂,浓荫蔽日。此外,还有千竹槐、小叶榕、黄桷树、银杏、鱼尾葵、桂花、雪松等多种树木。除高大乔木林外,校园内文化墙绿草如茵,兰蕙苑廊桥缦回,桃李园桃红李白,曲水广场瀑流潺潺。该校校园面积180亩,其中绿化面积64亩,绿化面积达35%,绿化覆盖率达到45%。

泸州高中能够保持这样的绿化环境,与学校的高度重视分不开。学校从2002年开始,投入近300万元资金,对校园进行整体园林化建设。此后,学校将园林保护列入常规工作,聘来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绿化工作的规划和指导,常年雇用花工负责管理维护花草树木和绿化设备设施。

学校还通过挂牌保护凸显对珍贵林木的重视。校园内的百年红樟树,全部由泸州市园林局挂牌登记,任何人无权砍伐。学校组织学生给名目繁多的花卉、树木挂上标签,在草坪和花园内插上警示语,增强了学生爱惜花草树木的意识。

建设一块劳动实践基地

2007年,泸州高中在距学校约40公里的天仙镇文登村租地60亩,投入200多万元建成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该基地可供100人吃饭、住宿、进行劳动实践。从2009年起,高一学生轮流到该基地参加劳动实践,学习栽种、养殖、采茶等农活,师生同行进行5公里的徒步拉练。

在住宿区,学生学习内务整理,分小组进行烹饪练习等。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学生既增长了劳动知识,提升热爱劳动的兴趣,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又增强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至今,已有两万余人前往该基地参与劳动锻炼。

组建一支环保志愿者队伍

从2007年起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泸州高中就成立了环保志愿者协会,该协会在每班设1名环保志愿者队长、1名宣传员、1名网络监管员、1名清洁卫生监管员、1名水电粮食监管员,明确各自职责。

其中,队长的职责包括:负责班上环保节能宣传教育各项工作;根据需要,成立不同的环保小组,如废电池的危害研究小组、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的危害研究小组等;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国内国际一些环保宣传活动等。

宣传员则负责每学期办环保节能宣传教育黑板报、手抄报;给家人或社区居民开展环保节能宣传教育活动等。水电粮食监管员负责宣传我国和世界淡水资源缺水状况,号召节约用水,随时关注学校水龙头是否有破损情况,一旦发现及时报告维修;宣传我国粮食、电能存在的危机,监督制止浪费行为等。环保志愿者所做的实实在在的小事,使学校环境教育工作常态化开展。

讲授一堂环境教育课

泸州高中还充分利分课堂教育主阵地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每学年初,每个备课组、每位教师都要将环境教育内容列入全年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检查教案时特别关注是否有环境教育内容。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讲授环境教育课,如地理教师上《人类与环境》等环保课。结合环保纪念日,环保志愿者轮流上环保课,以班为单位普及环保知识和环保的重要意义。

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环保主题班会课,开展环保征文活动,开展环保教育研究性学习活动等,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该校课题《长江上游泸州段污染及对策研究》获得了四川省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一等奖。

培育一个“绿色学校”理念

为建设“绿色学校”,该校领导干部首先树立“绿色学校”理念,通过参与校内外的系列环保培训活动,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学校在管理上,体现出厉行节约和标准化建设,如教室灯光的设计,既要随时节约用电,当自然光线适度时要关掉电灯,另一方面,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保证教室每个角落的光照亮度适中。

为了让学生树立“绿色学校”理念,学校开展了“绿色校园”展示会,学生会组织“绿色空间”行动平台,学生利用废旧纸张、树叶、塑料等制作衣服、器具等,变废为宝。制作的成品在校园中展示,邀请学生评委进行评比,获奖者由学校颁发奖状,优秀者授予“设计大师”称号。

此外,每个学生都自备一个小垃圾袋,产生的垃圾装进小袋,放学后,由一名同学收取后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要求统一放在学校固定垃圾桶内,教学楼不放垃圾桶。这样,既保持了校园环境卫生,也培养了学生不乱丢乱倒的良好习惯。(罗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