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34期(总第3171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放下世事闲居
——读《隐居的愿望》
■赵鲁璐
《教育导报》2018年第34期(总第3171期) 导报四版

《隐居的愿望》是一本读起来很舒服的书。一如它的封面:苍翠的森林中,画着一名男子的背影。身着短袖横纹 T恤的男子,一手执斧、一手握铲,身后跟着一条棕色猎犬,一人一狗走向静谧的森林深处,充满田园牧歌般的诗情画意。书中亦多有插画,均是作者手绘的花草植物,并配以短文,读之妙趣横生。

作者玉村丰男1945年生,毕业于东京大学法语文学系,在学期间曾前往巴黎大学语言研究所留学,从事过口译、翻译等工作,之后开始写作。他在书中自述:“离开学校之后,我从未有过在公司上班的经验,向来就在家中工作,也没领过工资和奖金,不工作的日子就是星期天。……”这样的人生设定,对比大多数人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貌似作者在青年时代就早已实现了隐居的愿望。

然而,作者却描述了他在35岁至40岁之间最忙碌的那段工作:一年出版10本书、一个月里肩负着30个截稿日、日程紧到令人难以置信……“但不论多么忙都不曾感到疲惫,甚至暗自颇为满足”,直到身患肝病,才不得不停下忙碌的事业步伐,“尝试一段种菜的隐居生活,在寻找土地的过程中,渐渐恢复了健康。”

38岁时,作者因病搬去轻井泽生活,成了一名画家。之后隐居于长野县东御市,经营起了法式农庄,除了酿制葡萄酒,还种植着他心爱的蔬菜与香草。集种植者、烹饪者、评论家于一身。

我们在书中,读到了玉村丰男近一年来隐居生活的记录——在冬季严寒的清晨散步,寻找雪上鸟兽足迹,大声歌唱,午后散步,晚上则躺在床上胡思乱想,间或思考人生与生活趣事,丝毫不见山居生活的寂寥冷清。反倒是少了都市生活的纷繁,心境愈显平和宁静。加之作者已过古稀之年,世事沉淀于岁月的流逝,在隐居的日子里,迸发出智者的心态——“不挑事,稳健行事,风平浪静的收尾。”

书中不乏如此“上了年纪”之后的感悟。比如玉村丰男在书中《还能做菜就是好年华》一文中,思及母亲虽然喜欢做菜,却在子女纷纷成家离去之后,一下子停止了做菜,逐渐衰老下去。因此,作者由衷感慨:“吃饭须有人相伴,做菜须想着做给谁吃才会去做。年轻时没这么想过,随着年龄增长才确实体会到了这一点。”“即便喜欢的菜,每天做也会嫌麻烦。除非还有让你愿意为之做饭的人。”身为一名在家日日下厨操劳膳食的妇女,读来不免会心一笑。

所谓隐居,是“从世间的漩涡中抽身,乐意时,做一些喜欢的事,在死前的时间里尽量淡然平凡地过日子”,这何尝不是那些厌倦无聊世事之人的共同心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