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36期(总第317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先行小组:教研引领学校发展的典型案例
■本报记者 何文鑫
《教育导报》2018年第36期(总第3173期) 导报三版
工作7年,获奖无数,带完一届学生,满以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的罗爵慧遇到了难题——学科整合教学。在这个难题面前,罗爵慧觉得自己又成了一个零基础的学生。

罗爵慧是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一位青年教师。在遭遇发展瓶颈时,她不断观摩其他教师的整合课,上网查资料了解相关动态,语文先行小组为她出谋划策……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一堂以“成长”为主题的语文整合课完美谢幕,孩子们成长了,罗爵慧也成长了。

先行小组——这是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基于“教研引领学校发展”理念而成立的一种集学习、研究、实践、辐射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新组织机构。

先行小组,荆棘中探出一片开阔地

孩子进入校园,低段的时候还抢着回答问题,气氛活跃。到了高段就一潭死水,偃旗息鼓了。老师们年复一年地满堂讲,学生总是以迷茫、或呆滞的眼神看着老师。

在对课堂进行基本规范后,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的老师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把课上对、上完、不出差错。他们力图探索一些适合自身优势,减轻学生负担,提升课堂效果的新方法。

单打独斗,肯定事倍功半;抱团发展,方能大有作为。先行小组,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学校领导层和骨干教师一拍即合,一群有较好基础、有成长愿望、有科研意识的老师聚拢在了一起。

2013年,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正式成立了课堂改革先行小组,参与者5人,旨在思想先行、理念先行、行动先行,为学校的课堂改革开创一片新天地。

先行小组的成立,基于三个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的需要。首先,学校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优秀教师,需要探索出一种适合本校实际的可持续培养模式。其次,成熟教师经验需要梳理传承,青年教师渴求发展提升,建立教师间的学习交流平台十分必要。第三,教育教学需要统一的标准来全面提升品质,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更新需要老师们快速学习适应,建立学习型组织很重要。

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杜冰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行小组成员从学校的教学、德育常规,以及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等方面做到思想先行,发挥引领作用。

如今,先行小组成员已达20余人,其中80%是党员。杜冰说,党员教师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先行先试,带领全校教师走又红又专的道路。

先行小组是在该校课题《支持学生理解性学习的阶梯教学策略研究》背景下成立的,相当于学校发展室的下一层研究推广机构。先行小组具有四重职责:一是学习,以沙龙学习和独立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积极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二是研究,参与先行研究与备课组的常态研究相结合;三是实践,由骨干教师指导进行课堂改革的实践性探索;四是辐射,将研究和探索的成果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

一方面,先行小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引领。立足于学校总课题,分学科、分年级进行选题,以先行小组成员为代表的教师找出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实践——再研究,经历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另一方面,先行小组是自下而上的实践支撑。以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就共性问题进行实践探索,研究成果作用于相应课题组,支撑学校总课题。

课例研究,磨得很痛但进步很大

罗爵慧的成长,是先行小组的一个典型案例。第一次试讲“成长”一课,“说教味”太浓,“语文味”太淡。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得很热闹,但语文能力提升并不明显,罗爵慧很着急,很焦虑。

“原因是语言训练点不明确。”先行小组的同伴提醒罗爵慧。大家帮助她明确这堂课的语文能力训练点——在积累动宾结构词语的基础上,从学会通顺表达,到模仿表达,再到清楚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经过先行小组的多次研讨,这堂课的“骨架”总算建好了。

急于落实训练点,就忽略了课堂的趣味性;忙着应对课堂上无数的生成点,就忘记了创设情境的贯穿性;情绪一激动,本该抑扬顿挫的话语就乱了节奏。……

回忆起那段磨课的日子,罗爵慧感慨万千:“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不断困扰着我。好在我不是孤军奋战,先行小组的伙伴们帮我找问题、理思路。杜冰副校长、李忠霞组长耐心地指导我一句一句地说好过渡语、评价语,注意语气、语调。……”

在先行小组里,最核心的活动是课例研究。课例是老师们发言的基础,讨论的中心。每周在组内以研究课的形式进行集中学习和讨论,每一次的讨论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提供一个课例。

“每周,都有一位组员上研究课,大家轮流进行,语文、数学分组开展。课前,我们会针对要上的课进行讨论,基本确定整堂课的框架;课后,再针对课堂实施状况展开讨论,思维碰撞,达成共识。”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发展室主任曹彩虹说。

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推行的“品质课堂”系列活动,更是为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的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磨砺自我、放飞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平台。每个月,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李松林、锦江区教师进修校副校长贺慧都会如期与老师们“约会”。

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教师赖双美执教的数学研究课《小数的认识》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分析、对比、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后,李松林点评道:“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多一点追问,多一点质问,多一点反问。”贺慧则鼓励说:“学校课题的研究,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都有了质的飞跃,进步很大。”

赖双美说:“我们把‘品质课堂’作为素质提升的一大契机,认真揣摩所选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极探索教法、精心设计教案、课后总结反思,努力构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课堂。”

“每一次磨课、赛课,上展示课、公开课,都很痛苦。但上完之后,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曹彩虹的这句话,代表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大部分教师的心声。

专业成长,教师幸福生活的源泉

“吁——”长长地舒一口气,上完啦,上完啦!如释重负,心情无比美妙!这种幸福不仅仅是因为准备了一个多月的两节课终于告一段落,更是因为孩子们在课堂上给我无限惊喜。原来,每一个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原来每个孩子都可以熠熠生辉。

这是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教师马碧的切身感受。一次展示课,有个环节是让孩子转换角色讲故事。当马碧叫出小林的名字时,一片唏嘘声传来,一个个惊讶的眼神望着她。同学们都知道,小林是一个“金口难开”的孩子。马碧虽不怀疑他的能力,但也有些许担心。

结果,小林没有让大家失望。他讲得绘声绘色,得到热烈的掌声。马碧说:“这样点滴的变化,着实让我意外。以前,我怎么就没发现孩子可以这样‘多元化’呢?孩子的成长虽然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但每一个孩子的每一步,都应该得到老师毫无保留的信任。”

在一次又一次的课例研究中,教师收获意想不到的成长,孩子们则像领受了阳光雨露的花儿一样,竞相绽放。

正是因为先行小组营造出的良好氛围,学校已经不需要强行要求教师干什么、怎么干,老师们会自觉地抱团研究、探索改革。一堂课上完,老师自己觉得不够好,会主动要求改课,重新上。利用课余时间找专家指导,找同行说课、磨课。

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校长姒建明说:“学校的发展,核心在教师;学校的管理,基于教师,服务于教师;学校的教育,应该是成就教师,惠及学生。对教师最好的关心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从两个层面入手来做:一是通过三度研修、三解读、三诊断等,提升老师们的教材把握能力,尽快成为合格教师、优秀教师。二是对发展较快的老师,通过先行小组孵化,课题、课堂一体发展,不断在各种平台上磨炼和展示。

教师成长了,幸福了,最终受益的是学生,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