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37期(总第317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建构灵动唯美的语文课堂
■李青春
《教育导报》2018年第37期(总第3174期) 导报三版

学生的学习既是知识的学习,更是自我生命的丰盈和成长。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生命成长,是以学校丰富的课程为载体,更以激情飞扬、思绪流淌的精彩课堂为场域。精彩的高效课堂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品格气质的养成,直接作用于学生生命的发展。让课堂灵动唯美,是塑造激情飞扬的课堂最为核心的要素之一。

一、整合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满堂问”弊端众所周知,文本美感被问得支离破碎,学生被细碎问题牵得晕头转向,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囿于学生认知水平局限,既然离不开问题导引,又该怎样统整问题、化繁为简?这里的“统整”和“化”的方法,应基于文本特点和学生主动学习进行优化。

比如,一位老师教学《丑小鸭》第4—6自然段时,分三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文本的研读中感受丑小鸭的孤独、可怜心境。第一步,边读边想:丑小鸭经历了哪些遭遇?第二步,用朗读表现出小鸟、猎狗怎样欺负她,展现出丑小鸭害怕的心理。第三步,研读思考,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你们听出了什么?”“它惊奇什么?羡慕什么?”三个步骤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激发起学生对丑小鸭处境的感同身受,从而为教师引领学生走进丑小鸭的内心世界做好了铺垫,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二、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相互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互为师生等策略的娴熟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自我发现问题习惯、自由探索精神,都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学习方式。目前,探究性学习实践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探究性学习的泛化”。怎样才能避免泛化?我认为小组合作探究的“点”宜精不宜多,多数同学通过个人努力能解决的,就不宜合作探究,而每课的重难点则可作为合作探究点。

比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中,学习目标之一“领悟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初步感知作者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正是教学的难点,在研读“凤辣子”身上表现出的性格特点时宜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各小组通过对这一重难点的合作探究,而后集体交流分享,师生、生生间信息传递,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使学习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生成美和聚合美。

三、艺术处理课堂教学生成

叶澜教授曾指出:教学活动是动态生成的过程。灵动的语文课堂,在注重预设教学基础上,特别强调抓住课堂的生成点进行探究。我们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把学生看作教学资源的重要构建和生成者。教学中,教师要把精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展学生上,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看作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过程创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执教四年级语文综合学习课《过把记者瘾》,我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体验记者角色意识、亲历记者活动为线索,训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学流程是线性、开放的,其中有着大量的、随机的、难以预设的教学因素和课程因素的捕捉。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现场学习情景,运用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对流程做出及时调整和重新设计。比如在第三个环节设计了“现场采访大PK”,老师和学生一起梳理出“现场采访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设计问题”后,就是学生自己确定现场采访对象,研究、拟定采访提纲或内容,学生展示现场采访的才华。这样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机智地、巧妙地捕捉学生在现场采访中出现的生成点进行引导、点拨。

当然,灵动唯美的语文课堂还要真正做到尊重差异,做到心中有“人”,因“人”施教,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真正树立“没有差生,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的学生观。灵动唯美的语文课堂也要求我们做到让学生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重视学生的个人积极感受,强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