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37期(总第317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寓教于乐学数学
■杨丽琼
《教育导报》2018年第37期(总第3174期) 导报三版

在儿童学习过程中,让其能够愉快地学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教育者长期追求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学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儿童情感需要和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精神,寓教于趣、寓教于乐。

一、直观教学,手、脑、口协调发展

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根据前后知识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获得鲜明的表象,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刺激情境,并给他们创造动一动、说一说的机会,巩固已获得的感性知识,使知识内化,而获得学习的成功。

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在引导概念时可以先出示红花、黄花图,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2朵花当作一份,红花有2朵,是1份,黄花有3个2朵,是3份。在这种情况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随后再出现一组(4份)每份是2朵黄花,有4个2朵,这时就说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接着再加1份黄花,学生一看图马上就能说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5倍。学生初步理解了“倍”的含义,为进一步学习“求一个数是几倍”的应用题用乘法计算打下了基础。

在获得这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给学生动一动、说一说的机会,然后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如在动手操作“求比5多3的数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操作,第一排摆出5根,再添上3根,得8根,然后让学生讲述操作过程,最后想一想简化了的操作过程。这样使手、脑、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不仅便于学生学到知识技能,而且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知识迁移,让学生学会新知

愉快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在探索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学生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了3cm,宽减少了3 cm,所得长方形的面积与原长方形面积一样大吗?题目充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争着回答,一部分同学说一样大,另一部分同学虽然觉得这个答案不对,但一下子又不知道怎样说明,便把目光转向老师。这正是启迪学生智慧的最好机会,可让他们自己举例验证,得出正确结果。老师再进一步提问:按照这样的变化,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兴趣更高,继续探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得到长方形周长相等,长与宽差越小的长方形面积越大,当长与宽相等时,便成了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三、寓教于乐,鼓励创造性思维

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且乐于学习的基础上才有创造性地学。例如这样一道应用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红左边有5人,右边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这样的题学生容易搞错,解题之前,老师可先讲一个故事:“李三买了一群马,他数了数共有12匹。走了一会儿,他骑上一匹马,又数了数,前面5匹,后面6匹,合起来是11匹。怎么丢了一匹马呢?”学生一听,哈哈大笑,李三真粗心,他自己骑的马没有加进去。这样学生就很快地算出上一道题的答案。这时老师又将题改为: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左边数小红是第6个,从右边数小红是第7个,共有多少人?学生的答案还是12人。多数学生从题目中看到小红前面有5人,后面有6人,连小红就是12人。也有学生变换了角度,根据题目的数据6+7=13,但由于小红被数到两次,因此减去1得12人,学生这种创造性学习得到老师的充分鼓励。

四、面向全体,分别提高

一个班学生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要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分别得到提高,他们才能在学习中感到愉快。因此,老师教每一节教材都应面向全体,分别要求。

例如,教学“20以内的减法”,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们能由加法算式写出减法算式,最后能正确和比较熟练地计算。而对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另出一些有思考性的习题,如找规律填数,进一步开发他们的智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岳池县洗马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