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37期(总第317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学校阅读活动不仅限于多读书
■文涛 余菡
《教育导报》2018年第37期(总第3174期) 导报三版

在全民阅读倡导下,各个学校都开展了多彩的读书活动。但是,当面对校园里冠以各种名号的“读书节”“读书日”时,我们有必要高度重视严肃阅读和深度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有必要认真思考学校阅读活动更精准的价值取向,而不仅仅限于“多读书、读好书”的口号之中。

首先,要延伸阅读范围,从“阅读书本”到“阅读社会”。阅读不仅要读书,还要读人、读社会,要学会从书本中跳出来。我们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书本的同时,关心时事新闻、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社会现象等,在博学约取中不断积累,读到深处、细处、真处。

其次,要深化阅读意义,从“兴趣阅读”到“思考阅读”。林语堂说,读书要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才是读书的整个目的。阅读不能只谈兴趣,如若读完了只会说“这本书好看”,那就失去了意义。“思考阅读”就是要读出品位,读出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欣赏,学会批判,学会鉴别,读出自己的价值观来,读出奋斗的动力来。

第三,要体现阅读价值,从“阅读输入”到“阅读输出”。当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输入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明白怎样可以把这些阅读输入变成阅读输出——摘抄、评论、创作、交流、辩论等形式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无论哪种形式,其核心都是要通过阅读输出,让学生认识自己,表达自己,找到自已与世界的关联。

第四,形成阅读影响,从“活动形式”到“文化流传”。读书节也好,书香班级也罢,各种活动形式的终极目标还是要在学校、班级、家庭中形成阅读的文化和传统,以及在文化流传中让学生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认识,把认识转化为思想,把思想转化为实践,并在实践中创新。

因此,学校开展阅读活动,要发挥校内资源优势,努力挖掘图书馆的功能与价值,建立图书馆阅读类群,在各个年级形成有导向、有梯度的主题阅读序列。同时,要宣传“处处阅读、时时阅读”的大阅读理念,积极打造阅读环境和氛围,建设校园阅读生态圈,把学校变成一座大阅览室。

转变阅读观念也是当前需要关注的事。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要正确认识“阅读和看书”之间的差异,摒弃浅阅读和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探索实践阅读课程整合,重视学科教学中的阅读指导和体验,特别是紧密围绕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开发学科内的阅读课程,形成全学科阅读的意识。

条件成熟时,学校要尝试建立非传统形式的阅读“检测”制度,突出阅读的成果与思考,强化阅读的实践与运用,并以“检测”的方式推动学校阅读活动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加强阅读活动品牌塑造工作,不断梳理提炼学校开展阅读活动的工作方法与特色,形成认可度高的品牌活动,使其具有更持久和广泛的影响力。

读书最讲究“虚心涵泳,切己体察”,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和学生、家长一起静下心来,多些安静,少些喧嚣;多些积淀,少些功利;多些理性,少些任性。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才能做到“见得亲切,用得透脱”,体会到阅读的妙处。

(作者单位:四川省都江堰市教育局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