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39期(总第3176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老师,我不喜欢你的温柔
■杨红英
《教育导报》2018年第39期(总第3176期) 导报四版

近日,我布置了一篇作文——《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学生大都写小学老师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其中,一个女生开篇写道:“我的老师很温柔,但我不喜欢。我不喜欢温柔的老师。”看到这里,我好纳闷,因为从教20年,我一直想树立温柔的形象,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带着心微凉的感觉,我读第二段:“有一次单元测试,我考了40多分,全班倒数第五,回家被爷爷打得‘屁股开花’。到了学校,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温柔地对我说:‘加油,加油!’我听后,内心崩溃无比。”

读到此,我的内心也崩溃了,找不到北了。学生考差的场景是我十分熟悉的,“加油”这样的话语也是我们当老师的经常说的,给学生的内心造成如此感受却是我从未想到的。

读完全文,我总算摸到点眉目。女生只是用这个温柔的老师来衬托另一位严厉的老师。她说,三年级时换了一位非常严格的数学老师,一来就来了一个下马威:考试不及格的同学,考了多少分,就在操场跑多少圈。这一吓,果然有奇效,她的数学成绩由40多分升到70多分。

老师的一个威胁,八九岁的孩子自然会产生恐惧情绪,因而态度变得认真起来。认真的结果就是分数的提高。“严师出高徒”,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吧。这样,学生要感谢一位严厉老师,这是能够理解的。

只是,这份理解的背后,挺立着多么令人悲哀的文化环境呀!一个初一的学生,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因为家长、老师对她唯一的评价是分数,所以,她对老师的评判也变得简单而唯一。一个能帮助她提高分数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由自己的分数决定,这难道不应该值得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是整个社会深深反思吗?

分析一下女生内心崩溃的原因,是情有可原的。考差了,再加上爷爷的一顿打,心自然沉到水底,难受极了。在学生如此难受的状况下,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知道她的痛苦后再安慰她。等她能够平复心情后再帮助她分析自己的学习状态,找到考差的原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而老师在完全不了解情况的状态下,就一句空洞的干瘪的“加油”,想凭此鼓励学生,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

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需要用温柔的力量和善良的品质,对禁锢了一个冬的心田,或滋润或疏导,让小苗感到温暖,方是教育的至上之境,就像莎莉文老师用布娃娃唤醒了海伦的同情心,用水唤起了海伦对万事万物的关注。而用招牌式的微笑与套话式的鼓励作为教育的手段,无非只是树立一个温柔的表象,却难以抵达教育的实质。

也许,我的学生说的“老师,我不喜欢你的温柔”是发自内心的话语。而我,作为一名教师,的确是应该正视一下“温柔”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