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42期(总第3179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学习,在自主探索中发生
■沈松明
《教育导报》2018年第42期(总第3179期) 导报三版

前几天,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一个主题为“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培训。培训前,主持人先给每位老师发了一张印有10个日文平假名的学习单,要求回去自学。到了培训那天,主持人先了解了大家的自学情况,再根据学习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分组,要求大家先在组内学习,日语基础好的可以教基础差的,也可以主动向别人请教,形式不限。随后,主持人对大家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结果颇让人意外,绝大多数人掌握了这10个平假名的读音及字形。识记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各具个性。至此,主持人问道:10个平假名大家都学会了,但是我教了吗?你们又是如何学会的?是啊,主持人并没有教,那学习又是如何发生的?

我也曾在网上看到一则“墙洞电脑”的故事,说印度一个名叫苏伽塔·密特拉的电脑博士,与他所领导的印度NIIT研究所一墙之隔的是贫民窟。一天,他在研究所与贫民窟之间的隔离墙上开了一个洞,里面放了一台连接了互联网的电脑。很快,这台“奇怪”的机器吸引了那些贫民孩子的注意,他们争相去按电脑的鼠标,有的孩子还不停地向密特拉博士问各种问题。一天下来,不少孩子已能熟练地打开文件,搜索网页,而且几乎是无师自通。

培训活动中,主持人并没有教的行为,只是给大家明确了学习任务,安排了学习伙伴,但大家都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墙洞电脑”故事中,密特拉博士也没有手把手去教那些孩子,只是回答了孩子们的提问,但那些孩子在一天内就学会了使用电脑。反思二者的共同之处,学习都是在与同伴的对话中,在学习者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发生的。

由此,我不由得联想到课堂教学。“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说,你做”是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教师只管自己的教,精心设计教案,层层设计训练,至于学生学得如何,教是否为学生需要,教师则很少去关注,教学成了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向行为。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常常缠着父母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孩子还会拆开闹钟、手机、玩具等,去“探究、摸索”一番,乐此不疲。学者郭思乐在他的生本教育理念里反复强调,“儿童的潜能无限”,只有当他们的潜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提高。

既然如此,老师们为什么不敢放手,甚至不愿放手?一些老师积习难改,不舍得放开,习惯于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地教,以为教学就应该我讲你听,我说你做。如果不讲,就担心学生学不会,讲了,就心安理得了。还有一些老师不了解学情,不敢放手。这类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在教材钻研上大做文章,但对学生带着什么样的状态走进课堂,课堂上学生又该如何去学,心里并不十分清楚,于是,课堂上就畏首畏尾,怕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懂,讲也就成了课堂教学的“利器”与“法宝”。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无所作为,站在一边看热闹,而应充当起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的角色,做好学习活动的引导、点拨、调控工作,让学习活动有序进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我们要敢于放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能学;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学自己想要的东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