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48期(总第3185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老师竞聘落选后……
■本报记者何文鑫
《教育导报》2018年第48期(总第3185期) 导报一版

莫莉没想到自己会落选。

7月,闷热的教室内,有兴奋,也有失落和未知。3个历史教师岗位,5人竞聘。“事后回想,没有太当真,竞争很激烈,有人落选是必然。”竞聘落选风波过去快一年了,重拾英语教学的莫莉显得十分平静。

按照程序,莫莉所在学校大英县太吉小学未与她签订聘用合同,她被退回了县教育局。这意味着教了十几年书的她陷入待业状态。

莫莉教了7年英语。生下孩子,她想休息,照顾家庭。再回学校,莫莉不愿再上课,选择去图书馆和后勤的岗位。干了几年,又教历史,但并未花多少时间研究教学。

这样的状态,只是这所城郊九年一贯制学校老师教学懈怠的冰山一角。人浮于事,吃“大锅饭”,无人愿意挑重担。演变到极端时,1个门卫岗居然有5个老师占着,其中3人是本科学历。

曾经,相同的境况也在其他学校出现,成为大英县教育发展的绊脚石。有的学校领导年纪轻轻就退居“二线”,占着岗位,却不再上班;有的老师多年请病假,却在外干私活挣钱;也有老师多次不愿听从学校的岗位安排,挑肥拣瘦,进一步加剧教师结构性偏缺困境……他们觉得,反正有编制,相关规章制度也奈何不得。

去年,这一情况被终结。考察团外出考察归来交流经验,大英县的教师“县管校聘”制度逐步推行。按照总岗位小于或等于总编制的方式进行核准,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常年在编不在岗的达100余人。

经过前期的调研、制订方案、形成规章制度,加强宣传与公示公开,超出老师们的预期,公开竞聘真的在全县所有学校遍地开花,而且“逗硬”。一些老师仍以为是小打小闹,甚至觉得是校长想“搞事情”,向上投诉。但这回他们发现,再“硬”的关系也无济于事了。

新的制度中,所有老师的人事和编制归到县里成立的教师管理服务中心,竞聘成功者,学校与其签订聘用合同。

还在度假的莫莉紧急赶回来,但最终等待她的还是落聘。另一所乡镇学校的数学教师王枫也在等待。多年来,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弥合的裂口让他无心求变,懒于教学,既突然又自然地,“我落选了。”

据介绍,在第一轮竞聘中,像莫莉、王枫一样的落聘者有44人。随后,教育局组织学习、培训,并积极协调。跟岗学习一学期后,莫莉被原校聘为英语教师。双向选择时,王枫与回马中学签约。

“竞聘上岗打破了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激发了老师们干事的热情,有效缓解了乡村学校结构性缺编难题。”大英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李小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