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51期(总第3188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墙壁上的阅读
■谢飞鹏
《教育导报》2018年第51期(总第3188期) 导报四版

小时候,书籍极其珍贵,不要说经典名著,就是一本小小的连环画,也会让我兴奋不已,看了又看。没有什么书可看,墙壁上张贴的东西便成了我阅读的重要对象。

我们乡下墙壁多由土砖垒砌,不但简陋,而且缝隙分明。很多人家便买几张大红纸或是大白纸,裁成长条方块,请人写上古诗词,贴在墙壁算是装饰点缀。这样,简陋的墙壁便有了几分雅气。有的人家还会用报纸打底,小字衬大字,使简陋的墙壁变得非常美观。那种阅读方式效果不错,很多古诗词我就是从墙壁上背下来的。至于那些报纸,虽然早已失去了新闻的意义,但我依然能够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家墙壁就是这样的。父亲是高中生,卧室很简陋,但墙壁上的东西却很丰富。用横条写的《陋室铭》贴在最上方,刚好围成一圈。窗户两边是一副摘自《红楼梦》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床侧墙壁贴的是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书桌上方贴的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对面则是《红楼梦》中的《好了歌》。爹爹不仅在卧室贴,客厅、堂前都贴满了。和卧室不同的是,大都是一些唐诗宋词里的名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绝句》、苏东坡的《题西林壁》等等。

墙壁上贴的东西老旧或是时间长了,爹爹便会换上新的东西,我都一一记下。有一次上古诗课,老师讲解完后刚布置背诵,我马上便背出来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惊异我的记忆力强,哪知道那三首诗我早在家里的墙壁上记熟了。这也极大鼓舞了我阅读背诵的积极性。

那时,人们很注重墙壁上的东西。女方去男方看门户,先看他家墙壁上贴的什么,再看他家屋檐下的柴垛有多高。前者可以看出这家人品位怎样,后者可以看出这家人是否勤劳。将看对象和墙壁上的东西联系在一起,那是一个怎样的高度呀!就这样,这种看似简单原始的阅读方式,已不知不觉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了。

墙壁上贴的东西,最重要的应该是对联。过年,还有娶亲嫁女、新居落成等喜事,张贴对联往往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即使是寻常人家,也要把村里的老先生请来,写上两副好对联。对联不但要写出喜气,还要写出这家的良好愿景。对联贴出来了,人们会指指点点,品头论足,仿佛都是行家。谁能想象,那些“大老粗们”对墙壁上的东西竟是那么专注。尽管过了很多年,当时贴的对联很多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娶亲贴“尽扫蓬门迎淑女,聊将便宴待嘉宾”;新居落成的贴“技师高超,献艺倾情成大厦;戚友仗义,助钱出力起高楼”。有一副嫁女的对联写得很有味道:“新婿登门,是重逢胜似初识;小女出阁,欲相留还是欢送。”话虽浅近,但把女儿出嫁那种欣喜而又有些不舍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时,因为可供阅读的书籍太少,因而对阅读充满了渴望。每到一处,看到墙壁上有好词好句便记在心上。我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东西,回来经常看,记得牢固。我喜欢吟诗作对,后来走上文学之路,和这不无关系。

如今阅读真是太方便了,没有买不到的书,想看什么都能找到。特别是近几年网络阅读的兴起,只要打开手机,大千世界都在你眼前。暂时读不完,还可以复制粘贴,或是收藏起来,想看的时候随时可以翻出来,十分方便。

只是现在我也和很多人一样,阅读更多地成了消遣,看的大多是快餐式的、心灵鸡汤式的东西,早已没有当年阅读墙壁的那种激情与欲望了。当网络阅读流行到有些泛滥的时候,我越来越怀念墙壁上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