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51期(总第318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巧用乡土资源 丰富幼儿游戏
■魏宁
《教育导报》2018年第51期(总第3188期) 导报三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长宁县是“中国竹子之乡”,幼儿园从丰富的竹资源入手,充分发掘和利用以竹资源为主的乡土资源,创造性地开发乡土游戏材料,探索有质量的特色办园之路。

一、师幼互动,拓展乡土材料功能

乡土材料开发上,幼儿园按照材料的教育功能分领域开发,包括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益智类、民间游戏类等。

老师们经常带着幼儿一起收集乡土资源。到竹林里收集竹枝、竹叶、竹箨;到竹工艺厂收集竹筒、竹节、竹片、竹锯末等废弃竹料;到田野收集麦秆、玉米秆、稻草等农作物;到溪边寻找河沙、鹅卵石等,并让幼儿根据乡土资源的形状、颜色、大小、长短,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类。

玩具制作是一个动脑、动手的过程。老师引导幼儿先想做什么,然后根据设想确定要做的玩具,带着幼儿找材料、制作,并在打磨、喷色、绘画、粘贴、装饰等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意。幼儿在制作玩具时,潜在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挖掘和发挥,认知能力、动手技能等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把他们眼中的新世界、新元素注入传统乡土游戏材料中,让乡土材料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乡土资源开发是一个师生互动、不断完善、拓展的过程。乡土材料的开发不只来自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更多的是来源于幼儿的灵感和要求。同时,乡土资源的投放也是一个动态过程,既要符合幼儿需要,又要体现层次性,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开发初期,我们投放的材料基本是成品玩具,形状单一,可变性差,玩法局限性大,不能满足孩子活动的需求,于是,我们转向投放更具操作性和可塑性的原材料,不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力和创造力,也让他们在玩耍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让教师根据幼儿的想象和创意拓展乡土材料和乡土玩具的功能。

二、调整策略,提高乡土资源使用价值

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兴趣爱好,调整材料投放策略,如在小班投放碗、筷子等成品和半成品玩具,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在中班投放细竹节、竹篾、竹根、竹箨等部分成品玩具、大量半成品玩具和适量原材料,引导幼儿开展活动;在大班投放大量原材料和半成品材料,将竹片等投放到益智区,将竹筒、废竹板等投放到加工区,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当乡土材料达到原有目标后,我们并不是将所有材料全部换掉,而是适当进行删减或添加,给幼儿提供新的探索和游戏空间。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准备了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伙伴、自主选择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

此外,还要调整材料使用策略。调整一种材料的使用范围,使一种材料能以不同的形式在多个活动区使用、在不同年龄段使用、在不同爱好的孩子中使用;调整组合材料的使用范围,让各种材料在幼儿的尝试、探索、操作中相互组合,迸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扩大材料的互动范围,使材料在班里互动,在园内互动,在园外互动,增加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交流机会。

三、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问题,鼓励他们尝试动手解决问题,学会记录探究所得的结论;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交流,发展他们的交往和表达能力;指导幼儿尝试一物多玩、一物多用,以及多种材料的组合使用,启迪幼儿思维。同时,教师还要随时随地捕捉幼儿活动中有价值的内容,观察和发现幼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把它记录下来进行解读分析,不断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

一方面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讨论、交流;另一方面,给幼儿空间,出现问题和困难时,让幼儿通过充分地操作、探索,自己去解决。当幼儿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遇到“困难结”,教师适时介入。

乡土材料的开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想象,勇于尝试,从不同角度追求不同的探索方法,让动手能力得以充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能力得到提高。乡土材料的开发利用中,由于没有现成资料、成品玩具,教师只有通过自学、查找资料、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等方式“充电”,通过收集、整理、制作乡土材料,创编教材、教案,组织教学和教研等活动,使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单位:四川省长宁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