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52期(总第3189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孩子的发展由周围成人决定
——专家解读幼教新理念
■记者 胡敏
《教育导报》2018年第52期(总第3189期) 导报三版
目前,全国幼教正在从普惠向优质转型。宽敞的幼教场地、丰富的功能室、多种多样的游戏设施……幼教办学条件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摆在当下的问题是,如何在优良的硬件条件下,实现内涵式发展,真正让孩子得到高质量的发展。

近日,曾参与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援建的3位幼教专家齐聚绵竹,带来了幼教领域最新的观念。

李季湄:高质量幼教关键在教师

“一个孩子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和水平,由周围的成人决定。”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季湄认为,高质量幼教最核心的元素是教师。教师是否有宽阔的眼界,是否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智慧,决定了幼儿发展的水平。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景:给孩子一些玩具,孩子自己就能玩得很好。即使老师和家长不给任何帮助,孩子们依然玩得投入。

孩子们开心了,我们成人就尽到责任了吗?李季湄认为,“快乐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兴趣只是能力的信号。”孩子在幼儿园、家中的快乐感非常重要,没有快乐就没有幼儿教育可言。然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儿童怎么在快乐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以种植园为例,幼儿园的种植园课程,怎样让孩子学到农村田埂上玩不到的东西?靠的就是好的课程设计、活动设计。包括室内桌面游戏,如果只停留在提供玩具,孩子自己玩,很可能只是重复性地玩耍,孩子得到的可能只是一般性发展。一般性发展对成人没有太高要求,只要看着孩子不出安全问题即可。但这样的状态没办法实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要求成人始终关注孩子,读懂孩子的行为,看到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特点,看到他发展到了哪一步,下一步需要提供什么支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参考。在陪伴儿童时,把指南的精神真正贯彻下去,才能了解儿童,推动儿童朝更高水平发展。不过,李季湄提醒,不能把指南当指标,不能简单地用指南中的典型表现与孩子行为一一对应。比如李季湄曾遇到一个四川农村女孩,不说话、不爱交流,但和家长交流发现,这个女孩非常爱看书,甚至生日那天,什么礼物都不要就想去买书。用阅读的几条典型表现来看,两条不到,但实际上孩子有着很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优质教师能够从理解人的角度看教育,灵活地评价孩子,给孩子发展提供及时的支撑。通过优质教师的培育,将幼教倡导的理念贯彻下去,从而影响家长,推动儿童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李季湄认为,幼教从普惠向优质发展,需要以培养师资水平为重点,抓住幼教质量这个核心。

边霞:教育要引领儿童创造未来生活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霞发现,在全国各地的幼儿园,有一个现象惊人的一致:游戏一条街、小吃一条街遍地开花,而且总离不开小吃店、银行、医院、理发店……并且从道具到场景,做得越来越逼真。老师花了很多心思,孩子玩得也很愉快。但理想的幼儿教育就是这样吗?边霞认为,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小吃一条街更像是成人世界的缩影,做得越来越像,对于孩子的想象力并不是好事。对孩子来说,一根竹竿就可以玩竹马,一个木棍就可以划桨,当我们用太多逼真的事物去填满孩子的生活时,孩子的生活就被“锁定”了,定格了,失去了童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边霞认为,更为遗憾的是,孩子的生活被眼前的、物质的生活填满,难以发现更大的格局和需求。

我们都认同,儿童在生活中学习。但这个生活,并不是照搬成人的生活,而是属于孩子的“内在生活”。孩子的内在生活,不受成人生活的局限,外星人、远古人,文学的、艺术的,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属于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都可以在孩子的世界里融合起来。

“教育要顺应儿童,还要引领儿童。如果孩子生活中太多‘实’的东西,而没有‘虚’的东西,孩子将来可能会很平庸。”边霞说,我们应该想一想,我们想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孩子,是想培养追求千篇一律的所谓“小资”生活的孩子,还是培养懂得创造未来生活、拥有更好生命状态的人。孩子是生活在未来世界的人,我们无法预知他会遇到什么,但我们需要为他打好精神的底子。

张春霞:空间创设关注游戏精神

全国幼教现象惊人一致,也是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春霞关注的问题。小吃一条街、娃娃家、各种区域活动大同小异……最让张春霞担心的是,孩子都是一种玩法,到理发店就是烫头,收银员收钱,简单重复,孩子能实现的就是一般性发展。

比玩什么游戏更应该让我们关注的是孩子怎么玩?如果孩子不断地尝试新的规则,在过程中遇到新的事物,哪怕是出现争吵,孩子能够想办法处理,这样他就会明白怎样沟通协调,明白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有这样的状态就有了游戏精神。“自由、愉悦、体验、创造”八字箴言,对游戏精神作了准确的诠释。

对孩子游戏精神的关注,从空间创设上就开始了。张春霞认为,幼儿园的空间创设要兼顾儿童发展的5大领域。目前,幼儿园里操作化、技能化的区域较多,但涉及科学探究类的区域较少。在操作层面,除了物体太具象,想象空间少的问题外,更不能将孩子的思维固化。比如,孩子把积木拿到娃娃家区,把石头拿到建构区等,其实是孩子将零散经验统整的表现。我们不要害怕孩子把东西弄乱,提醒他用完放回原处就好。另外,可以多给孩子提供不定型的材料,一个木头块,孩子可以当手机打电话,可以当肥皂洗衣服,可以有40种用法,比一些自带功能的材料用处更大。

不过,张春霞也提醒,有些材料是不能缺少的,比如国家规定的幼儿园标配材料。一套单元积木,小班300—500件,中班700—800件,大班800—900件,建构的形式变化多样,能够涵盖数学、空间等5大领域的发展。空间、数量足够了,孩子才可能丰富自己的建构经验,提高发展水平。

幼儿园使用废旧材料,体现着老师的创造性。但像单元积木这样的国家标配材料,却不建议使用废旧材料,一些地方特色的竹筒、纸筒、奶罐等,能够建构的东西有限制,复杂的东西做不出来,影响孩子的建构水平。

好的空间形态,是好的区域活动、好的课程的载体。在幼儿园整体硬件水平已经提升的基础上。幼教从业者发挥专业性,不满足于表面的热闹,从儿童视角出发,从关注游戏精神的角度出发创设空间,才能使幼教质量向高水平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