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53期(总第3190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去年5月1日,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提 出“推广融合教育,保障残疾人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接受教育。”一些由教育部门或公益机构开展的融合教育试点已经展开。
向特殊孩子敞开普校大门
——随班就读的“武侯实践”
■本报记者 杜蕾 何文鑫
《教育导报》2018年第53期(总第3190期) 导报二版

成都市武侯区于2014年拟定了《成都市武侯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方案》,并与救助儿童会合作开展全纳教育实践。所谓全纳教育,其内涵在于融合,即实施无分类、无排斥、无歧视的教育。

在武侯区,大约有300余名义务教育段残疾孩子(含持有残疾证以及通过其他方式鉴定其残疾性质的儿童、少年),其中,200余名肢体、智力等轻中度残疾学生在该区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

基础保障:资源教室、资源教师有效使用

5月2日下午4点,一堂全纳社团课正在科华中路小学的资源教室进行。资源教师王尧带着8名学生进行名为“模仿不走样”的游戏。孩子们分为两组,老师悄悄告诉每组第一个学生一个词汇,由他用动作比划出来,告诉下一个学生,依次传递,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这实际上是注意力社交课程。”王尧说,游戏不仅帮助学生实现了短时间内视觉注意的高度集中,同时,活动由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共同参与,融合的小环境促进了朋辈交往。

社团课只是这所学校资源教室每周的固定课程之一。此外,还有针对单个特殊孩子需求设计的生活数学课、语文课,个别训练辅导的语言发展、情绪控制课,几人参与的注意力社交课,以及融合小组、亲子小组活动等。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出,以区县为单位统筹规划,重点选择部分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专门资源教师。招收残疾学生5人以上的普通学校也要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

武侯区于2013年投入100万元,启动了首批20个资源教室建设工作,目前已在25所中小学设立资源教室,实现了有3名以上残疾学生的普通中小学全部建立资源教室。同时,在科华中路小学、科技园小学等学校推进资源教室示范化建设,完成设施设备的提档升级。

“资源教室不是建在那里摆着好看,而是要真正发挥作用,达到帮助特殊孩子的目的。”科华中路小学校长刘卫东告诉记者。该校资源教室分为阅览区、个人辅导区、宣泄室、器具游戏区等,功能齐全、宽敞舒适,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资源老师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王尧是专职资源老师,负责在资源教室里,对孩子的情绪、心理各方面进行辅导和帮助,让其更好地适应群体的生活和学习。同时,指导班上有特殊学生的老师制定并开展个别化教育计划课程。

9岁的小宇是先天性弱视,每学期开学前,他所在班级的科任老师都会为他量身定制细致的学习目标。例如语文课,老师拟定的目标之一是,会写本学期要求的85%字词,借助放大器完成组词、生字等。各科老师安排好计划后,发给王尧指导汇总,形成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计划。

目前,武侯区已将特殊教育发展列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记者从武侯区教育局了解到,该区全纳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已达每年小学生10800元,初中生14400元,是普通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的10倍。

师资培训:分层分类,提升专业力量

“在接受培训前,面对特殊孩子,我们常常束手无策。”申老师是科华中路小学某班班主任,她班上有一名随班就读的孩子小英,患有较严重的行为障碍。由于家庭条件不好,老师们不仅在学习上给予她尽可能的关心,还时常为她捐款捐物,但孩子的改变甚微。

特教培训中,“正向”“评估”“转介”等一系列与特殊学生教育相关的专业概念让申老师有了很多新的启发:“必须具备专业的素养,才能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

如今,小英接受了专业辅导:资源老师每周一对一为她定制两节生活数学课;各科老师设计 IEP课程,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和方法;驻校社工每月定期家访。

普通学校的任课教师包括资源教师绝大多数都非特殊教育专业出身。对于随班就读学生,如何让老师能专业地进行个案辅导?

武侯区在师资培训上下了大力气。2013年4月,武侯区整合区特教学校的教学资源,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普通学校的全纳教育提供专业培训支持。

武侯区教育局小教科负责人介绍,资源中心每学期拟定培训指导计划,配备普通学校巡回指导教师5名,定期前往所有资源教室,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和个别化教育计划展开帮助,进行教育康复训练、个案指导等。

与此同时,2013年起,武侯区与救助儿童会开展合作全纳教育“随班就读”实验项目后,首期项目将重点聚焦在师资培训和“随班就读”教学研究上,对区内项目学校的校级干部、资源教师和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3年的系统培训;2016年起,项目学校扩展为10所后,又对学校教师和家长开始系统指导。

一系列的分层、分类研训活动,让普通学校的教师真正了解特殊教育,提升了专业能力,逐渐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智力障碍、自闭症、多动症等特殊儿童,也让武侯区的普通学校有了让特殊儿童充分适应、融入的良好氛围。

患有自闭症的小烨从特校转入到普通学校时,特教资源中心不仅为他准备了康复训练计划,还安排接受过全纳培训的骨干教师担任他的班主任,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衔接期。

全社会共支持:多方发力构建支持系统

如今,不仅有专业医生、心理学家、教育专家,还有众多社工、义工和各类志愿者加入到全纳教育中。目前,武侯区已建立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3个“心灵驿站”、7个“阳光家园”,武侯区善工家园助残中心、武侯区爱慧自闭症(孤独症)专业康复中心等,为区域内特殊儿童提供康复支持。

“做好全纳教育不能仅靠政府和学校,需要全社会发力,共同支持和参与。”刘卫东认为,大家都伸出手来,才能使特殊儿童不再“特殊”,真正融入这个社会。

金陇豫琼是成都市高新区爱有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常派在科华中路小学的驻校社工,主要负责随班就读孩子家庭教育相关工作,建立家长全纳小组,开展活动,促进家长互帮互助、分享教育经验。缺乏对孩子关心的家庭,是她家访的重点对象。

“我负责教学,金老师集中在家庭教育和家访,我们各有分工,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随班就读孩子的情况,制订、调整个性化教育计划。”在王尧看来,社工入驻,有效促进了家校合作,帮助家长在心态、思想和行动上发生积极变化。

去年,武侯区与救助儿童会签订第二期全纳教育合作项目时,将研究重点指向对家长和社会的有效引导,为特殊儿童的家庭提供直观有效的良好教育模式,建立了区资源中心及项目学校的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加入特教团队。

同时,家长自主建立了全纳教育武侯区家长微信群,在群里分享和讨论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成效,将培训所学、所获以及自身的实践经验传递给更多家长。“过去不愿意面对,现在可以正视现实了,还能帮助开导有需要的家长。父母的支持和引导,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一位家长对记者说。(文中学生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