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53期(总第3190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普特融合教育,学校是否准备好了?
■本报记者 何文鑫 杜蕾
《教育导报》2018年第53期(总第3190期) 导报二版

读到二年级时,龙铭已经很难适应班上的教学,只得转到县里特殊教育学校。

他本有残余听力,又安装了人工耳蜗,但学习还是越加跟不上。川东南 Y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林路说,每年,都有龙铭一样的学生从普通学校转到特校。

原因有多种。有的家长,一开始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儿童这一事实,坚持送去普通学校,避免周围人说三道四。普通学校的设备设施和师资远不如特校,学生的康复训练和心理健康辅导都有困难;班额比特校大,老师无法单独照顾。

从去年到今年,国家和我省先后公布《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提升计划》),明确指出,未来几年,将重点构建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推进融合教育。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教师李秀认为,《提升计划》体现出诸多与时俱进的地方:随班就读有利于特殊孩子就近入学,融入普通孩子的世界,投资小、见效快,符合国际上“正常化”教育原则。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地方的融合教育受制于制度、投入、师资、观念落差等,实现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无缝隙融合,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班就读

利于特殊孩子发展成长

吴明昊先天视力残疾,看东西模糊,即使坐在第一排也很难看清黑板上的字。他家住在川北 T县 Z乡镇上。他从小就在离家近的中心校就读,已经读到五年级。

在老师姜树仁眼中,吴明昊爱学习,喜欢看书。“除了上课把板书写大点,课后多聊天和鼓励,他基本不用老师操心。”姜树仁说,吴明昊成绩好,是班上同学学习的榜样。

Z乡中心校一共有3名这样的学生。他们在学校不存在学习障碍,也没有受到同学歧视。

宜宾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志强认为,国家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为特殊学生的未来生活铺路,“特教学校环境过于封闭,不利于他们以后的生活,能够去普通学校就读的,完全应该随班就读。”

特殊学生就近入学,也可以缓解特殊教育学校容纳能力有限的压力,尤其是在县一级特校。

自贡市沿滩区永安小学有1000余名学生,特殊孩子有28名(包括所辖村小)。凡是适合随班就读的,只要家长同意,永安小学都会接纳。

从一年级开始,学校就给特殊学生建立档案,小学毕业时,将档案移交中学。老师们定期与家长沟通,与孩子们谈话,并和区特校一起制订教学计划。

“听力和视力问题不严重的学生,完全可以就近入读村小和中心校,从而减轻特校孩子过于集中的压力。”永安小学校长腾江说。

李秀多年研究特殊教育政策,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利于普及残疾儿童教育的安置形式,符合国际上“正常化”教育原则、回归主流、一体化教育、全纳教育的发展趋势。

转到特校

设施、师资更有保障

随班就读的另一面,是一些学生不能适应普通学校的教育,又转到特殊教育学校。

李志强介绍,特殊学生一般优先安排在普通学校,中度、重度残疾如全盲、智力障碍学生在特校就读,生活不能自理的学生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

一部分学生的家长一直坚持不送往特校,直到学生坚持不下去了还在犹豫。比如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情况严重时,学生只能算是勉强坐在班上。究其原因,“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娃娃被鉴定为特殊儿童,怕影响以后的婚恋。”腾江说。

一些普通学校的设备设施和师资难以满足特殊孩子的教育需求。宜宾市特校就曾接受过从普校转来的聋生萧萧。在普校,他跟不上班上的学习进度,觉得时常遭受同学冷眼。班上学生多,老师没有多余精力专门辅导他。加之普通学校没有康复设施,教学设施也未改造,特殊学生在校生活并不方便。

转到特校后,萧萧找到了同类,有适合他的学习、生活环境,他有了自信,“一下就好了。”

也有在特殊学校康复训练后,情况转好,又回到普校的。比如,聋生植入人工耳蜗恢复听力的。但这毕竟是少数,更多的特殊学生还是从普校转入特校。

《提升计划》提出,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规划,分片区选择部分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专门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资源教师”),指定其招收残疾学生。

李志强认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要达到上述要求,得逐步实现。目前,省内在普特融合教育方面做得比较好、具有成熟经验的地方只有成都。

2017年9月,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科研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发起“融合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状况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适龄受访者的义务教育在读比例为45%,2017年申请入学成功率仅为69%。

这离《提升计划》的“95%义务教育入学率”尚有不小的差距。李秀认为,这是随班就读的发展进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过程,她相信,问题会逐步得到改进和改善。

无缝融合

还需系列调整和改革

在达到理想的融合教育之前,需要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涉及学校管理的理念、师资建设、支持性资源建设、课程调整、环境创设等诸多方面。

T县 Z乡中心校没有资源教室,也无特教老师,吴明昊等特殊学生只能靠平时老师多关心,做些心理疏导。他们最初的自卑情绪逐渐得到缓解。

比较而言,永安小学要幸运点。虽然也没有资源教室和特教老师,但区里的特教中心会定期进行指导和督导,每年有特殊教育专门培训,培养兼职教师。

T县特校校长龚良平说,学校除了接收从普校转来的学生,送教上门,老师还会到普校去交流和指导,共同协商,为那些不能到特校的学生制定培养方案。

Z乡中心校教师姜树仁的说法与龚良平有些出入。他没有见到特校老师来指导过,学校几个特殊孩子的教育全是靠本校老师摸索着进行。

Y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林路说,由于人手不足,投入不够,目前,学校还没有去普通学校指导过。

腾江期望,国家和地方继续加大投入,培养更多特殊教育老师。

在原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谢敬仁等提出的随班就读行政推动工作模式图中,每个县及其乡镇都应设立随班就读领导小组,负责教育管理、研究指导、筛查鉴定、康复治疗、经费投入和宣传发动,牵涉教育、残联、民政等多个部门。

李志强说,比起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在相关投入和建设上的确还有诸多不足。如今,各地要做的是正视差距,落实文件精神,履行职责,完善普特融合体系。

与上述现状相伴随的是,各地的普特融合教育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T县特校所在地地质结构不稳定,县里准备将其搬迁到城区。开阔的校园,完备的康复设施、活动教室,将有利于特校孩子的成长。特校也将利用新的校园,针对普校教师进行培训。

去年10月, Y县成立了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推动融合教育改革。今年,该县计划在10个乡镇修建资源教室,满足片区融合教育需求。(文中姓名除李志强、李秀、腾江外,均为化名)

王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