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55期(总第319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取“名校模式”真经
四川江油 于水生
《教育导报》2018年第55期(总第3192期) 导报三版

名校在软硬件、师资、学生、政策、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优势,取“名校模式”真经不能机械模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反而丢掉了自己的优势。

“名校模式”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跟其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学团队、学生活动分不开。课堂上,老师讲多少、怎么讲,学生怎么学,时间和效率怎么实现效益最大化等问题,都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一步一步反复实践而成,而非一蹴而就。

没有哪一套模式是适合所有学校的。“名校模式”虽是固化之果,但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却千差万别,需要在学习前理清自己的实际需求,带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最急迫和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去寻找“名校模式”可供参考和使用的答案,一步一步地取得真经来。如果我们到名校取经,一看见名校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是怎么做的,而且效果很不错,就不顾本校实际情况,采取拿来主义,马上在本校推广,想一步到位,这犹如拔苗助长,对本校提升反而不利。

在找到“名校模式”的优点和理清本校需求之后,在学习中从求形似到追神似,再到最高的品韵味,这是学以致用的三个阶段。

求形似,意味着学校把需要提高或解决的问题摆出来,在学习名校模式”中以求解决的良策,但这种解决方法是比较孤立的,有时并不一定与学校总体发展要求合拍。追神似,则是立足于两校管理和发展思路的异同,以本校发展纲要为根本,把从名校学习到的具体解决方案整合到本校的总体目标中,以避免出现“移植排斥”现象。品韵味,则是深入挖掘“名校模式”背后的文化、理念,寻找灵感,从发挥本校的内在优势出发,寻找本校独有的文化和发展理念。只有找到了适合本校发展的良策、方案与文化,做到神形兼备,韵味十足,学习“名校模式”才能取得发展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