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57期(总第3194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扶贫先扶智。嘉陵区为确保每名适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从物质到精神、从数量到质量——
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本报记者何元凯文/图
《教育导报》2018年第57期(总第3194期) 导报一版

今年初,南充市嘉陵区盐溪初中在对学生报名注册时,发现家住该区桥龙乡的贫困学生刘万强未到学校报名,学校立即到该生家庭了解情况,得知其跟随母亲到了浙江。若不是老师极力劝说和嘉陵区教育局及时解决困难,他可能从此就放弃了学业,走上打工道路。

近日,记者在嘉陵区盐溪初中见到刘万强。“还是学校好。”刘万强短短的一句话,朴实地反映了嘉陵区为了让每一名孩子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所做出的努力。

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在桥龙小学的档案室,每一名本乡户籍建档立卡贫困生的档案袋上都有一个二维码。记者扫描二维码,学生就读学校、资助落实、帮扶成效等基本信息一目了然。这是嘉陵区教育扶贫特色工作之一。近年来,该区为确保每名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建立了“三方同责”、“五包责任制”、“三项督察”、“六位一体”机制,推行“六要六务必”工作法。在嘉陵区教育系统,人人都有明确的责任。

根据公安局提供的户籍信息,陈小军(化名)是嘉陵区桥龙乡太和嘴村人,但并未在该乡就读。太和嘴村是桥龙小学校长文海兵的“责任村”。通过走访,他了解到,小军父母多年前离异,小军随父到了广州。文海兵颇费周折找到了其父的电话号码,然而20条短信没有回音,电话无一接通。

最终,文海兵通过陈家一个远方亲戚,在邻镇找到陈父的姐姐,才联系上陈父。原来,陈父已准备带儿子打工。文海兵苦口婆心,终于用真情感化了陈父。学校和教育局解决了父子二人来回路费,根据小军情况联系了中职学校。除了一切费用全免,小军还享受到每学期500元的生活补助。

嘉陵区教育局副局长赵世文介绍,该区农村随迁外流儿童较多,为了摸清这些孩子的就学情况,嘉陵区每一名干部、校领导、教师“操碎了心”,甚至为了落实随迁子女就学和享受资助政策的情况,有时还要赶赴其流入地开展工作。而对于在本地就读的贫困学生,每人都有对应的联系干部和老师。

为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嘉陵区教育系统上上下下下足了绣花功夫。

贫困生的另一位家长

“感谢政府的帮助,把我家孩子教辅资料和保险的费用全免了,生活上除了享受免费营养餐,每学期还有625元住校生生活补助。”里坝镇的初二学生何志远的父亲何平文的脸上写满了感激。

家住龙蟠镇的高中生何杰也是建档立卡学生,在今年回到嘉陵区上学之前,他在贵州就读,期间就享受到了1000元的区外就读资助。

嘉陵区教育局局长唐永强介绍,该区对区内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生,率先实施“三全七免一补”政策,在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之外,还据实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服费、教辅资料费、保险费等费用。

对区外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学前到大学),该区通过整合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区财政专项资金,分别给予一定资助。2014年以来,发放从学前到高等教育学生的各类教育资助金1.24亿余元,惠及近15万人次。同时,该区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近2年筹集到爱心助学资金900余万元。

对于嘉陵区的贫困学生,他们得到的帮扶还不仅来自物质方面。

贫困户胥明霞告诉记者,她的小女儿就读于龙蟠小学,大女儿就读于龙蟠初中,家中还有两位老人。

“自己没什么文化,学业上帮助不了孩子,对孩子心理上的很多问题也搞不懂,还好有吴老师的细心关怀。”胥明霞所说的吴老师是龙蟠小学教师吴建蓉。吴建蓉每周都要至少一次来到胥明霞家中,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安全教育等,同时向胥明霞分享家庭教育经验。

贫困生的联系老师,成为了他们的另一位家长。

平等享受优质教育

在之江小学的录播教室,一位老师正在上课,隔壁观察室数名老师通过单向玻璃观察、讨论着,同时,教室中4个摄像头动态捕捉,对课堂进行了完整记录。

“以前听课,老师们在后面坐一排,学生难免受到影响。听课教师只能各自听课记录,相互间不能及时交流看法。而这种方式,随时可以讨论,更加利于反思课堂、发现优缺点。”校长唐文东说,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今年初中生体育考试的选考项目中,龙蟠初中的学生不少人选了足球,且基本是满分。“其实以前我们全校都组不成一支球队呢。”校长岳志新说,去年,学校新建了标准足球场,引进了专业老师,越来越多孩子爱上足球。

嘉陵区教育局局长唐永强介绍,为确保贫困孩子平等享受优质教育,2014年以来,区财政统筹资金3亿余元,实施校舍新改扩建、运动场改造、教育装备及信息化建设等项目。此外,投入2580万元,改善校园环境。2017年,投入975万元对3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改建了学生浴室,为学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条件。

同时,该区把培养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作为关键。近3年来,全区共交流轮岗校级干部、优秀教师一千多人,促进了师资均衡配置;采取国省培训、嘉陵江论坛、名师送教、顶岗锻炼等方式,培训农村教师九千多人次,为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嘉陵区盐溪初中美术教室,老师指导学生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