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59期(总第3196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只有成长,没有衰老
张金刚
《教育导报》2018年第59期(总第3196期) 导报四版

工作关系,结识了两位老人,一直深深地影响、感染着我。

北京来的邓老师,辗转数百公里,回到那个隐在崇山峻岭间的马兰村。她是新闻工作者邓拓的长女。父辈战斗工作过的马兰村,数十年过去,依然困苦,这让邓老师不由心生酸楚,一个应当为这里做点事的念头,支撑她重新回到这里,一扎根就是十几年。

邓老师筹资为这里翻建校舍,改造厕所,组建马兰小乐队,用音乐点亮了孩子们的梦想。数年间,她留在学校,给孩子上课,让歌声飘扬在马兰,从稚嫩到成熟;她走出大山,带孩子演出,让歌声传遍了全国,从感叹到感动。

首次见邓老师,她正忙碌穿梭于小乐队、导演组、演出场地之间,为一台节目录制做最后的指导、沟通。那种热情、细致、勤勉的劲头,根本想不到她已年逾70;也或许只有这年龄,才积淀出这风范。从邓老师身上,看不出丝毫外貌之外的衰老,却看得到她十几年初衷不改地坚持与成长,看得到她一直火热跳动的年轻的心。

县电视台的老张,与他结识于一次旅游宣传片的创作。我负责脚本,他负责摄制。我们一周并肩奔走于山水庙宇之间,拍摄画面,搜罗素材。那次,山林中突遇中雨,老张翻山越岭的韧劲、冒雨保护机器的敬业,让我这位年轻人自叹弗如于这位近60的老人。下得山来,饭馆内他谈笑风生,丝毫不显疲态。

走进老张的制作室,各个年份的资料井井有条地陈列满屋。坐在其间,有种莫名的充实与踏实。一起推敲脚本,他拍摄时的感慨心得,触发了我不少灵感;一起剪辑片子,他精湛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令我折服。

与老张交往数年间,他一直退而不休,被电视台反聘当副台长,受聘于县政府修县志,受邀于各单位帮助制作专题片、编注书籍画册;奔走于县内角角落落、各大活动,记录小城变化的进程。他的徒弟已挑起大梁,而他依然活跃。随身携带的旧皮包里,装满了他的各类手稿,还有一本发黄的电话簿。我知道,他会一直这样不服老、有热情地工作下去。

我一直一直对像邓老师、老张这样专注做事、快乐生活的老人,心生仰慕与崇敬,也爱与之交往。因为,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生命的淡然与热情,以及自己对待成长的态度与追求。

不由想起倪萍的一段话:“老了之后的我,反倒最自由最舒服;年轻时没时间做的事现在都可以做,尽情看书、写作、画画,生活安静,心里头也安静。现在我50多岁,再过几年就60岁了,我怎么觉得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以一种期待、向往的心情,等待着我的60岁以及之后更绵长的岁月,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80岁高龄,但依然如孩子般童心灿烂。他说:“儿童文学作家只有成长,没有衰老。”一句道破生命灿烂的真谛。人固然会衰老,但只要心态平和快乐、有所追求,就连衰老也是在成长。相信热爱生命和生活的人,将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