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67期(总第3204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梅雨与晒霉
■毛士云
《教育导报》2018年第67期(总第3204期) 导报四版

孩提时家贫,每年的梅雨季节,一遇到大晴天,便抬出家里唯一的一只木箱子——晒霉。

江南的梅雨天,长达一个月,潮湿闷热,碗筷衣服等东西都发霉,需要晾晒。出于好奇,每一次我都在箱子里翻一翻,自然翻不出什么稀罕物,但是却喜欢闻一闻那久违的樟脑丸的味道——尽管箱子里的衣服在太阳底下晒得散发出浓烈而剌鼻的气味。那个年代,家家都备有樟脑丸,可是在我的印象里,樟脑丸只能防衣服里的蛀虫。家中别的地方就没有办法对付梅雨天了,地上整天水汪汪的,为数不多的家具上始终是湿漉漉的,墙角下已经发绿了。……

后来,在课文中学到白居易的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老师赞美江南,说江南这个好,江南那个好。

江南的确好,可我觉得至少有一样不好——湿热难耐的梅雨天。

关于梅雨天,我从小就获得了一些相关的资讯。老人说,梅雨就是“黄梅雨”,发生于每年六至七月的长江中下游,准确地说是梅子黄熟的时候,有趣的是我居住这个城市一带并不产梅子,倒是粤闽等地盛产梅子。后来,才知道,梅子黄熟只是一个同期的花令,拿梅子说事,只是一个形象的习惯的说法,其实,梅子与梅雨天没有本质的联系。词典上说,“霉雨”与梅雨,是同义词,我觉得,词典中用“霉雨”来解释梅雨天,才更准确,更科学。

如今,看不到人们晒霉了。

我想,这不是梅雨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梅雨天依然存在,江南的梅雨天仍然是潮湿闷热的,只是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比如,过去我们住平房,如今我们住的是高楼;比如过去我们物质十分匮乏,如今我们有了空调、抽湿机、烘干器等等。

最近,一位朋友说的事,才使我知道,潮湿的梅雨如今仍然在影响着一部分人的生活,尤其家住一楼的人家。那天,与几个朋友聊天,在座的一位朋友是从事气象工作的,话题从新闻上的某地暴雨成灾,一直谈到时下的梅雨天。他说,他家住在一楼,每年梅雨季节到来的时候,潮湿得很厉害,后来,实在没办法,他在重新装修的时候,干脆在家里客厅和卧室的地下各挖了一个一米见方的深达半米的凹槽,每个凹槽都用钢质网架固定起来,放进石灰等物,最后再铺上地板砖。第二年的梅雨天里,他家果然没有原来那么潮湿了。同小区许多也住一楼的人家,知道了他家的这种防潮方法后,在重新装修时纷纷效仿,宁可多花一些钱,以解决梅雨天给家庭生活带来的烦恼。

今年6月下旬的一天傍晚,我按时到体育场去跑步,没跑几圈,天开始下小雨,没下几分钟,就哗啦啦地下起了暴雨,大家都没有带雨伞,便一边到墙角避雨,一边等待雨停。然而,暴雨丝毫没有停止的样子,天空电闪雷鸣,地上却没有风,只有猛烈的雨水击起的腾腾的雨雾。半个多小时后,雨停了,我走向街头的时候,街上积了很深的水,交通十分不畅,人们在雨水中行走。这就是江南的城市在梅雨天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现象。

春雨中的江南,的确是美丽的。

如果说,春雨的江南,朦胧、温婉而美丽,那是因为经过冬的蛰伏,大地开始吟唱生命,召唤希望,所以,给人们的感觉总是那么美好。而梅雨的江南,不下雨则湿热难耐,下雨则下得那么急切。梅雨中的江南,有时不仅没有美感,反而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灾害。

我忽然觉得,“霉雨”一词虽然科学准确,但远没有“梅雨”一词美妙。就像梅子需要成熟一样,我想,梅雨季节是江南从春之美丽走向夏之成熟的一种时序和过程——仿佛自然界的花果或者一个人的人生一样,只有经历风雨,才会成熟。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