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70期(总第3207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校园追影人蒲雨
■本报记者 胡敏
《教育导报》2018年第70期(总第3207期) 导报四版

近日,一场主题为“芬芳泡桐光影童年”的摄影展在成都宽窄巷子举行。在市中心的古朴街巷上,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教育集团师生、家长的一张张照片,如惊鸿一瞥,展现出生活中的生动瞬间。

泡桐树小学师生摄影水准如此之高,是被“调教”过的。这个幕后高手就是蒲雨。

蒲雨是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美术老师,但很多学生看见他,都说他是摄影老师,在学校,相机就是他的名片。他的摄影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蒲雨常说的一句话是:“关键还是照相机后面的脑袋。”除了构图、曝光等基本的技巧,蒲雨带领学生追求高于现实的艺术境界。几节课后,许多学生的习作比很多拿单反的大人拍的“纪念照”精彩。

2010年、2013年,蒲雨指导的学生摄影作品分别在全国第三届、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教育部颁发的一等奖、二等奖,学生摄影作品多次在省级、市级教育部门举行的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得一等奖。

摄影老师的“炼”成并不是一蹴而就。2001年11月,学校入队仪式,蒲雨第一次开始照相。刚开始手足无措,拿着一台理光的傻瓜相机,不会装胶卷,就只会按快门。小学学生活动较多,需要拍照的时候也多,为了完成任务,逼得蒲雨用心研究动态追踪、捕捉神情。……渐渐地,钻研摄影从完成任务悄然变成了自我需要。

从学习曝光开始、到光圈运用、快门组合、控制景深,再到风光摄影、人像摄影,在学校拿师生练手,在校外尝试婚纱照。……摄影给蒲雨带来了新的体验。

2013年,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结对帮扶中江县石垭子小学,蒲雨挂职副校长。怎样将泡小理念“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落地到石垭子小学?怎样塑造石垭子小学的校园文化?蒲雨冥思苦想,直到有一天,看到泡小校长陈杰和石垭子小朋友聊天,孩子从拘谨到展开甜美笑容。那一刻,蒲雨想到给石垭子每个孩子拍一张漂亮的个性照,并制作成笑脸墙的点子。

拍摄那天下着小雨,学校里像过节一样,学生穿得格外整洁,一个小女孩甚至换上了一件特别薄的小纱裙,那是10月中旬,石垭子的天气已经偏凉了,蒲雨担心孩子着凉,让她穿上外套,可是女孩依然坚持。学校里很多孩子和她一样,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拍照,所以,格外重视。

第一次面对镜头,孩子们的眼神里透出胆怯和戒备,动作也非常僵硬,拍摄时,蒲雨反复、耐心地引导,还努力讲笑话给他们听,才终于让每一个孩子都露出了笑脸。如今,笑脸墙就做在学校最显眼的位置,每个孩子一进校门就能看到。石垭子小学的学生也变得乐观、大方,蒲雨一走进学校,就主动拉着他要求拍照。

同事、学生需要好照片,找蒲雨;学校举办各种影展,找蒲雨;媒体到泡小采访新闻,需要照片,还是找蒲雨。一提到照相,就想到他。

蒲雨说:“我喜欢这种被需要的感觉。”

 

蒲雨作品选

 

《童年》:学生在玩传统文具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

《 Hello!孙大圣》:泡桐树小学的外教老师被学生的川剧造型吸引

《赛场拼搏》:抓拍学生在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

《乐》:石垭子小学学生收到泡桐树小学学生、家长捐赠的文具,高兴地准备写字、画画。

《镜头》:泡桐树小学摄影课上,准备捕捉学生认真拍摄的情景,他们突然抬头。

《畅游》:广安农村,孩子们在门前小溪中嬉戏。

《朋友来信了》:石垭子村小的学生接到泡小结对班级学生的来信,迫不及待地打开阅读。

《放飞梦想》:校园科技节前,两个男生测试自己的航模。